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早筛早诊早治 肠癌完全可以预防

时间:2022-04-17 13:32:58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64609

4月1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承办的“肠治久安”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首场专家科普直播活动拉开了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序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张凯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冀明教授等结直肠领域的专家呼吁,提升公众对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意识、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众所周知,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2年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大肠癌约56万,在城市里,肠癌发病率位列肺癌之后,跃居第二位,每10个癌症病人中就有1人患大肠癌,并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

 

image.png 

数据来源: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库

 

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目前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很低:约9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肠癌不可怕,可防可治


大肠癌虽然高发,却并不可怕,我们大可不必谈癌色变。只要做好结直肠癌的三级预防,就能把肠癌拒之门外。王锡山认为,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愿意花大钱去保养自己的爱车,却不愿意去医院做体检。如果每个个体都有肠癌筛查意识,建立起防癌的体系和意识,对提高国家结直肠肿瘤防治是加分项。

 

王锡山教授.jpeg王锡山教授


王锡山表示,肿瘤是一个逐渐加大的过程,高危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都应该早做肠癌筛查。王教授诊治过一个有家族遗传史的典型案例,一家10口人,有7个人得肠癌,可见肠癌的家族史要特别得到重视。而现在常见的“夫妻癌”则不属于遗传因素,这是由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起的。

 

王锡山特别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善于捕捉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并在早期介入,肠癌完全是可防治的。

 

冀明教授表示,大肠癌作为空腔胀气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等出现症状都是晚期了。95%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来的,从肠息肉发展到腺瘤样息肉,到早癌再到大肠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给了人们很长的窗口期。如果早期能够做好肠癌筛查,在息肉阶段就给予切除,肠癌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肠癌预防,肠镜筛查很重要

 

肠癌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做结肠镜,结肠镜是金标准,作为肠癌检查的“金标准”,肠镜不仅能直观看清大肠内部情况,还能直接在肠镜下取活检,非常方便。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有条件都可以做肠镜检查,就能把早癌检查出来。但在中国,由于肠镜资源有限,还可以选择大便基因检测等无创肠癌筛查方式。相比便潜血,大便基因检测特异性更高,对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也更高。


冀明教授.jpeg冀明教授

 

冀明表示,肠癌粪便基因检测已相当普及,并早就进入北京友谊医院,目前也被纳入了医保。它的符合率很高,如果基因检测是阴性,可以暂时不用做肠镜,如果粪便基因检测显示阳性,再做肠镜也不迟。冀教授还表示,肠镜并没有特殊的禁忌症,即使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只要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就可以做肠镜。

 

冀明特别提醒,40岁以上健康人群体检都要带上胃肠镜,可以检查出大部分消化道肿瘤,而没有胃肠镜的体检,都不能达到真正的检查效果。

 

日常体检有专项,正确解读报告是关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定期体检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体检并非万能,很多癌症就不能在体检中被检查出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的张凯教授告诉你,不是体检没用,是你的防癌体检没做对!

 

张凯教授.jpeg张凯教授


张凯指出,医院常规的体检并非针对癌症而设。如果想在患癌前检查出相关病变,那就需要专门的防癌体检项目。比如肺癌用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用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检查,宫颈癌用宫颈涂片或HPV病毒检查,结直肠癌用肠镜或粪便基因检测等方法。只有选对了体检项目,才能防住相应的癌症。

 

张凯认为,发现癌症不光荣,发现早期癌症才光荣!他同时表示,肠癌是最适合筛查的恶性肿瘤之一,将成为第二个被人类战胜的肿瘤。

 

对于当下引发关注的核酸检测CT值,张凯表示,CT值是指循环阈值,这个值代表检测样本内病毒的多少或者变异的程度。CT值越低,代表测序的周期数越少;而测序的周期数越少,则表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比较高。以肠癌粪便基因检测为例,比如规定CT值为38,也就意味着粪便样本要放大到2的38次方倍数时,才到达设定的相关基因变异标准。

 

至于体检报告应该怎么解读,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超标了怎么办等问题,张凯也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他特别提醒大家在体检时要克服留大便的心理,提高大便潜血或大便基因检测的留便率,也有助于提高肠镜的利用率,帮助大家有效防肠癌。

 

 专家合影.jpeg专家合影


作为“肠治久安”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首场科普直播,活动受到了民众的持续关注。截至目前,活动多平台点击量已逾百万人次。


责任编辑:海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