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人类认知进步?
马克·吐温曾言: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先哲认为,人生之旅中确实存在许多我们没有亲眼见证过的潜在影响,就像有人说新墨西哥的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能在中国引发一场飓风事件。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互动,而互动就会让我们融入神秘而多变的世界。人生的“蝴蝶效应”每天都在发生,细微的琐事也可能在未来引发一场人生风暴。
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差异威胁认知
我们知道,宏观与微观存在很大的不同,概率具有潜在的局限性。实际上被我们滥用的概率,对你我的作用更可能是掩盖而非揭示真相。
即使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99%的重要因素,但对结果预测的可能性依然有100%的错误。基于大量规律而得出的知识经验,仍然可能由于使用地点的转换而失效。不仅如此,在所有威胁知识传播的因素中,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差异最为顽固。
来历不明的差异,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即使我们准确无误地掌握了某种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经过了严苛验证,可以在不同群体间传播,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换个层面,它依然可能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猜想。
就像今日的循证医学,对某种疗法或药物而言,循证医学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有关其疗效的宏观概率;而在真实世界中,临床上患者所需要知道的是这种疗法对自己究竟是确有疗效还是毫无效果,对此循证医学无言以对。
因此,世间的一切并非显而易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关注隐藏在简单事件中的复杂性。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复杂因素都罗列出来,假设我们对每一个因素都了如指掌,那还怎么解决争议呢?当每个答案与它的对立面都看似很有道理时,这种显而易见的论证就是错误的。
想当然的错误观念阻碍进步
研究表明,阻碍我们进步的心理认识,常常是一些很容易产生的错误观念:想当然地把一些看上去明显可以推导出的结论当作事实。
有时即使我们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迄今为止的多项研究结果证实,研究“发现”常常发现不了什么。常识听起来像是所有事物最直观的规律,但事实证明,常识只是一条盖在一团乱麻之上舒适的毯子。
所谓无知者无畏,越是鄙视并且拒绝学习的人越觉得自己是全知,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但现实绝非如此。太多人对于自身才智的局限性缺乏认识,我们必须更加乐意去面对挫败了人类理解力的众多奥秘和意外。规律和普适性的真理是我们的理想,可现实常常是由那些意料之外的反常事物拼凑而成。
对知识的渴望可能会带来错误的知识,并可能对最终结果造成伤害,我们对此应多一份敬畏之心。有时经验丰富并非好事,丰富的经验有助于一个人更加熟练地处理一起事故,但也会让人囿于传统而无法创新。
沉迷有序线索阻碍我们进步
长期以来,人类如此沉迷于探寻有序的线索,却似乎没能正视无序的力量。虽然我们坚信自己的信仰和偏好根深蒂固,但实验表明,它们常常很容易被操控,选择和信仰随时都可以被不断重塑。
人们在做决定时,真正的过程是:下定决心,虚构想法,即兴而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认为某个事物不重要,那么我们就不会关注它,就永远也不会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我们曾经认为知识最基本的属性是必须普适,但事实是:无论何时,当自以为了解时,我们可能错过了许多知识和隐藏的真相,可能成为置身危险而不自知的傻瓜。在充满令人生畏的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我们迫切需要摒弃一些错觉,这样才能将前路看得更加清晰。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无从确认过去的经验和已知的概率是警告还是向导,直至具体事件在特定的时间、以各自的方式揭示出事物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巧妙地打破了那些被认为最聪明、思维最缜密的人们所想象出的规律,或许直到那时,我们才会恍然大悟。
毫无疑问,大千世界里,千头万绪的生活绝不会让人们轻易看清它的真面貌,我们必须保持警觉、拭目以待。
新闻快讯
北京一核酸采样人员确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示,一线防疫、外卖快递配送等重点人员在工作时要佩戴N95/KN95口罩。5月6日,北市商务局发布的新版《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外卖配送人员防控指引》也规定,外卖配送人员配送过程中必须佩戴N95/K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5月5日,湖南省药品监管局举行全省药品监管系统宪法宣誓暨制式服装着装仪式。(来源: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5月7日上午,上海市召开第17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慎重研究并报教育部同意,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举行,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举行,取消初中理化实验考试、外语听说测试,相关成绩以满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
-
立体数字——一个关乎数字的新认知
2018-11-13 -
六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果蝇
2017-11-23 -
外科医生的三大境界!
2017-10-10 -
“蛇缠杖”之悟
2017-07-27 -
我们是人民的医生
2017-07-27
-
回音壁·我与好书有个约会
2016-08-25 -
与死亡相关的科学新知
2022-12-12 -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2022-12-26 -
人文医疗” 小事不小
2016-08-25 -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2022-12-20 -
如何叙事——医学人文的思考与实践
2022-08-29 -
人生如圆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