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医学科普如何助力老年健康生活

时间:2024-06-11 10:38:11来源:医师报作者:张大辉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老年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医学科普作为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增强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及自我保健能力,还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老年相关疾病,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老年人医学科普的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

老年人医学科普发展,五大瓶颈待破局

传播渠道与传播形式有限:老年人获取医学科普信息的渠道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广播。这些媒体在传播科普知识时,往往内容更新不及时、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虽然新媒体逐渐增多,但老年人对其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相对较低,限制了信息获取。此外,目前针对老年人的医学科普内容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他们的眼球。

资金与人才投入不足:老年医学科普工作面临资金和人才的双重挑战。资金不足限制了科普宣传的多渠道覆盖,并影响传播效果。同时,缺乏具备基层工作经验和创新传递方式的专业医疗科普人才,制约了科普内容的质量和受众接受度。

反馈机制与信息更新欠缺: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和信息更新滞后是老年医学科普的传播障碍。现有渠道未能有效捕捉并整合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导致内容不合老年人“口味”。医学科技进步要求科普信息必须与时俱进,但当前的信息更新机制未能跟上节奏,使得老年人接触到的科普内容往往陈旧滞后,甚至可能被误导。

信息源可信度与加工困难:老年人难以判断医疗科普信息的真伪,常常迷失方向。此外,虽然网络上有大量医学科普信息,但针对老年人、内容准确且易于理解的科普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多样且个性化,要求我们在选择和加工信息时,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具体需求。

科普内容与形式不全不深:当前医疗科普内容多聚焦于常见疾病和保健知识,对老年人特有的疾病涉及较少,且科普内容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分析和解释。传统的科普形式如讲座、宣传册等缺乏创新元素和趣味性,难以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

持续探索,开拓老年人医学科普事业新路径

丰富科普内容,强化全面性和深度:认识到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元且独特的,科普内容应覆盖更广泛的范围。除了常见健康问题,还应增加对老年人特有疾病如老年痴呆、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科普内容,帮助老年人更全面地了解健康状况。同时,科普内容应深入分析疾病的成因、预防和治疗,以帮助老年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健康。科普内容应参考权威医疗文献和研究成果,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拓宽传播渠道,探索创新科普形式:除了传统媒体外,医疗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考虑到老年人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通过简化操作界面、提供语音导航等方式,降低使用门槛。在传播形式和手段上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如图文结合、动画演示、健康讲座、问答互动、知识竞赛等,吸引老年人关注,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打造权威平台,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提升老年人辨识信息能力和信息获取质量,首先需要加强权威医疗科普平台建设,确保信息经过专家审核。同时,平台应简化信息呈现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结合的形式,使信息更易于老年人理解和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鼓励医学专家、医疗机构和社区组织开展医学科普讲座和咨询活动,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互动教学工具,如医疗知识问答游戏和健康自测小程序。此外,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推动医疗科普内容的定制化服务,了解老年人需求和阅读习惯,创新表达方式,使医疗科普信息更加贴近老年人生活。

建设多渠道反馈体系,精准制定科普内容:针对反馈机制缺乏、信息更新滞后和健康评估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应打造先进的老年健康评估系统,制定科学评估指标,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精准数据支持。还要构建高效的信息更新机制,紧跟医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科普资料,发布最新成果和技术进展,为老年人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医疗科普信息。

关爱银龄健康,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关爱: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健康事业的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医学科普工作,通过设立科普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全社会应倡导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通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关心,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张大辉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