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口腔医疗”:让百姓治牙获得更多健康红利
新闻背景:根据国家卫健委《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到2025年,建成省级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及省市县三级远程诊疗中心,推动AI、3D打印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看牙难、怕看牙、不想看牙”,这三句吐槽般的玩笑话,道出了不少国人对口腔治疗的共同心声。传统牙科诊疗流程繁琐且体验不佳:钻牙时的“惊心动魄”、取模时的“令人作呕”、修复期的“数次复诊”,以及种植牙的“费用高昂”……所有这些,均让人在看牙医时往往心生恐惧,裹足不前。然而,在人工智能、3D打印、数字成像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一场以“数智口腔”为核心的医疗变革正悄然发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冯剑桥教授评价指出: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牙病患者欣喜地发现,看牙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冷汗直冒”的体验,而是逐渐转变为一种精准、舒适、可视、可控的“高科技健康干预”。这背后的动力,正是“数智口腔医疗”的全面兴起。
数智口腔概念
冯剑桥介绍,所谓“数智口腔”,是借助于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对口腔医疗从诊治到修复,直至随访的全流程进行数字化和精准化革新。这一模式整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三维扫描、3D打印、人工智能、动态导航系统等先进的手段与设备,摒弃了以往“凭经验”、“靠手感”,甚至“拆盲盒”的传统模式,让医生依托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从而走上更快、更准、更安全的诊疗路径。
通俗来说,数智口腔就是把传统“木匠式”的手工牙医操作,升级为配备扫描仪、数字加工设备和AI算法的“工程师牙医”模块样式。由全手工操作到数字化辅助的牙病诊治,不仅提升了疗效,也极大改善了整体就医体验。
口扫替代印模
冯剑桥的临床感触是,在传统的口腔诊疗中,让人感觉最不适的,莫过于“取模”环节了。特别是在牙齿修复、牙套制作或种植牙时,医生必须在患者口腔中填塞硅橡胶或藻酸盐等材料做模具,这一过程不仅让患者极不舒服,甚至可能引起呕吐、咳嗽等严重不良反应,有的人甚至拒绝配合治疗。数字化扫描仪技术的应运而生,则部分取代或淘汰了这一传统的取模方式。
如今,经治医生仅需手持口扫仪在口内轻轻滑过几次,短短几十秒钟内即可获得精度达100微米以内的三维牙齿模型,且扫描全程无痛、无异物感,尤其适合儿童、老年人及咽反射过度敏感,或长时间张口困难的人。此外,数字化模型不仅支持实时可视化,还能直接对接修复体设计制造系统,扫描结束即可开始修复体制作,极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在配备椅旁数字系统的医院中,治疗更是高效,众多患者的反馈是“过去看牙至少跑三四次,现在一次就能搞定,假牙当天就戴上,省时省力啊!”
精准规划种植
种植牙曾被人们视为牙科领域的“高精尖”手术,但误差控制一直是临床难点。冯剑桥介绍说,传统方法主要依靠一维或二维X光影像结合医生的经验来评估植入位置,稍有偏差便可能触及神经或穿透上颌窦,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而如今,通过锥形束CT+口内扫描获取的三维数据,医生可在电脑上精确规划种植体位置,并设计专属导板,甚至动态导航,在术中指导植入路径,将误差精准地控制在0.5毫米以内。
同时,国外最新的“智能亲水种植体”采用表面活性处理专利技术,有效缩短了骨整合时间的30-50%,对骨量不够的人更为适宜;而ZAGA穿颧技术则会跳过植骨步骤,适用于上颌骨极度吸收的复杂病例,由此大大拓展了种植适用人群范围。
智能正畸登场
一直以来,带“钢牙套”的青少年经常因有碍美观而羞于启齿。现在,隐形矫治器的普及让正畸变得不再难堪,特别是引入AI系统后,其效率和舒适性均获显著提高。
借助AI算法,通过精准预测每颗牙齿的移动路径和速度,有助于定制个性化、舒适化的矫正方案。根据冯剑桥的测算,AI算法的介入,使治疗周期平均缩短30%,复诊频率也从每月一次调整为6-8周一次,工作效率大为提升。此外,国产口扫设备已具备彩色扫描功能,能够精准地还原牙齿、牙龈的真实颜色,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判断治疗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正畸系统还可与支抗装置(如种植钉)联合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矫正中难以控制的牙齿压低、移动等正畸难题,为精准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自我管理牙病
冯剑桥强调,口腔疾病的最大痛点之一常常是发现太晚,比如,龋齿发展到剧痛才看医生,而牙周病则因长期忽视而致牙齿松动脱落。到了这个程度,除了拔牙、种牙已无更多选择。AI自查设备则为这一状况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提示公众牙病也要“治未病”。
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一种无线AI口腔自查仪,通过小巧手柄连接手机摄像头,仅需1秒即能生成可视化牙齿健康报告,可标记牙结石、牙龈炎、龋洞等各种隐患,尤其适用于有儿童、老年人的家庭作为日常自检工具,亦也可用于慢病管理或口腔定期复查,真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国外开发的一款Second Opinion系统,能在10秒内完成X光影像分析,准确率达92.5%,并具备持续自我学习功能。展望未来,冯剑桥认为,类似AI工具或将成为家庭口腔健康管理的“电子牙医”。
服务提档升级
冯剑桥评价说,从精准诊断到个性化修复,从微创种植到可视矫治,从医生操作到患者自查——数智口腔医疗不仅显著提升了诊疗质量,也在不断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扩大可及性,确保让更多患者“看得起,看得舒心”。
更重要的是,随着相关技术逐步落地基层、对接医保、服务老龄社会,数智口腔正在逐步冲破“技术只属于大医院”的壁垒。例如,一些地方已启动“数字化口腔服务进社区”的试点项目,在社区诊疗中心配备口扫设备、远程诊断系统等,通过标准化智能制造,借助网格化数字平台,达到对所有居民的口腔健康全覆盖。
冯剑桥评价说,当下,社区口腔健康档案也在推进数字化、标准化建设,有望实现国人“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政策的真正落地。
打通发展路障
冯剑桥认为,尽管数字化口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必须正视前行路上的重重挑战:高端医疗设备的全面普及尚待时日、老年群体对新技术的接纳程度尚显不足、医务人员培训体系尚需优化、医保支付政策尚未全面覆盖等,这些都是数智口腔进步的“路障”。
冯剑桥建议,要想真正释放数智口腔的“全民红利”,不仅需要依托企业和全社会医疗机构的技术创新,更有赖于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基层医疗系统的升级改造。推动标准化数智技术的可感和可及,无疑是关乎全民健康的重大举措。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酒泉市中医医院开展“精彩中医药 健康惠万家”大型义诊活动
2025-07-11 -
new新技术破局抽动秽语:告别失控,拥抱新生
2025-07-11 -
new“数智口腔医疗”:让百姓治牙获得更多健康红利
2025-07-11 -
new27载仁心接力,雪域绽放汉藏深情--崇州二医院援藏医疗队再赴高原
2025-07-10
-
赣医大一附院:景德镇市超声专业质控中心余健彬主任一行来访交流 共促超声医学发展
2025-03-04 -
朱玉龙教授:规避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发生空气栓塞的策略选择
2025-02-25 -
朱玉龙教授:疑难特殊部位肺结节的穿刺活检策略
2025-01-13 -
北京友谊医院携手辉瑞 推动创新生物药品全球同步研发
2024-12-20 -
医教共育,“润心赋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4-12-20
-
甘肃|“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24-08-07 -
广东医附院肾内科发动科研“引擎”,让学科建设行稳致远!
2023-04-11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喜获3项2024年甘肃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24-10-16 -
吴效科团队“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4-03-22 -
不抛弃不放弃!朱玉龙教授团队成功为87岁晚期肺癌患者完成冷冻消融术同步穿刺活检术
2024-10-25 -
杨巍教授团队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氢医学可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大展宏图
2023-11-18 -
博爱中山,再绽风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建院95周年学术大会、20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中山医学管理论坛
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