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院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院快讯/详情

27载仁心接力,雪域绽放汉藏深情--崇州二医院援藏医疗队再赴高原

时间:2025-07-10 16:58:21来源:医师报作者:陈远航 阅读: 939

医师报讯(通讯员 陈远航)2025年6月29日清晨,崇州二医院援藏医疗队的车辆再次驶向川西高原。这条横跨千里、海拔4000多米的救助之路,自1998年崇州二医院与"香港关怀行动慈善基金会"携手深入高原救助贫困肢残患者起,已风雨无阻地奔走了整整27年。

图片1.jpg

此次为期一周的行程,崇州二医院援藏医疗队联合甘孜州红十字会再次深入丹巴、道孚、炉霍、甘孜、色达五县,以回访、巡诊、送医送药、健康宣讲的方式续写着这段绵延四分之一世纪的藏汉深情。

高原上的期盼:患者的心声

在医疗队途经的每一个巡诊点,相似的场景都在上演:天刚蒙蒙亮,就有藏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临时诊室外排起长队。"听说崇州的医生来了,我天没亮就起床赶路。"丹巴县的牧民扎西说道,他赶了二十多公里山路,"我阿妈的腿就是在他们医院治好的,这次一定要带媳妇来看看她的腰痛。"在炉霍县巡诊点,抱着孩子的卓玛排在队伍中间,眼里闪着期待:"去年医生给我开的药特别管用,这次想再请他们看看。我们村好些人都来了,天没亮就出发了。

图片2.jpg

重逢的泪水与拥抱

在道孚县临时巡诊点的诊室内,藏族阿妈素珍(化名)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崇州二医院的骨科专家刘巍主任。她快步上前,粗糙的双手重重地、紧紧地握住了刘主任的手,仿佛要将积蓄多年的感激都灌注其中。

图片3.jpg

门巴(医生)!是你们让我重新站起来了!”她的声音哽咽,眼眶泛红,“以前疼得动不了,连给家人做碗酥油茶都难……现在好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话音未落,激动的素珍阿妈张开双臂,给了这位赋予她新生的恩人一个长久而深沉的拥抱。这个无声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诊室内暖意流淌,重获行走自由的喜悦与跨越千里的医者仁心在此刻交融。

医者的坚守:席地而坐的午餐

超负荷的工作让时间变得异常宝贵。在每个巡诊点,为了多看几位病人,医疗队员们常常错过饭点。诊室外的空地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疲惫的队员们三三两两地席地而坐,端着早已凉透的盒饭,匆匆扒上几口。

图片4.jpg

"医生,能帮我看一下吗?"一位藏族阿妈走来。任加强医生立即放下饭盒,抹了抹嘴角,迅速套上白大褂:"阿妈您慢点,先坐下说。"他轻轻搀扶着患者坐下,顺手将没吃完的盒饭推到一旁。

"腿疼了好几天了..."阿妈说着。任医生俯身倾听,时不时点头,完全忘记了身后那盒已经冰凉的午饭。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再累也值得,"任医生后来笑着说,"看到患者期盼的眼神,听到他们说'医生来了真好',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高原的阳光照在他沾满尘土的白大褂上,映出一个医者最朴实的剪影。

图片5.jpg

在甘孜州红十字会及沿途各县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短短一周时间,医疗队高效运转:累计为近千余名各族群众提供了细致诊疗并免费发放急需药品;更深入敬老院,看望慰问了100余名孤寡老人,不仅送去承载着关爱的物资、常用药品等慰问品,更带去了专业的健康评估与暖心的陪伴。每一次俯身问诊,每一次药品递送,都承载着崇州二医院对高原同胞健康福祉的庄严承诺。

图片6.jpg

27年,足以让青丝染上霜雪,却从未冷却崇州二医院奔赴高原雪域的热忱。从筚路蓝缕的初心启程,到如今跨越丹巴草原、色达山谷的仁心接力,这条千里援助之路,已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生命尊严的守护长廊。哈达的洁白辉映着医者誓言,而素珍阿妈挺直的双腿,正是二十七年如一日最真实的见证。崇州二医院以仁术为笔、大爱为墨,在雪域高原持续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