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科普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科普在线/详情

某部海军舰潜艇单兵骨量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时间:2024-10-08 14:52:30来源:医师报作者:于龙 罗小波 马云青 李力韬 齐玮 刘宁 阅读: 163559【发表证书】

作者:于龙、罗小波、马云青、李力韬、齐玮、刘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舰潜艇单兵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海军某部舰潜艇单兵、海军陆战队共285例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查。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外周跟骨骨密度并记录。

结果:潜艇单兵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高达 33.33%45/135)。对照组陆战队官兵骨密度降低较为少见,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仅4%6/15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兵源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户外锻炼时间、饮食情况、睡眠质量、阳光暴露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对舰潜艇部队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兵源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户外锻炼时间、饮食情况、睡眠质量、阳光暴露时间与舰潜艇部队骨量低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其中户外锻炼时间对骨量影响更显著,并存在正相关。

结论:海军舰潜艇单兵骨密度问题明显,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关键词】海军;舰潜艇;骨量;流行病学调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骨量低或骨质疏松症是我国多发的老年常见病之一。由于青少年生活习惯不佳、饮食结构不良及遗传等因素导致低骨量情况呈年轻化趋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是反映骨量重要指标之一。骨密度及骨质量测量方法较多,骨密度及骨质量测量方法较多,不同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骨折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指南公认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诊断标准是基于DXA 测量的结果。因其较昂贵、有辐射,体积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群体的骨量筛查。外周超声骨密度仪成本低、便携性好、无辐射且操作简单,更适合基层大规模骨量筛查及骨折风险预测。及时掌握舰潜艇单兵骨密度变化情况,对于提高舰潜艇单兵体适能水平、降低骨折风险,以及有针对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收集了2020-2021年我国舰潜艇单兵及海军陆战队人员285例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并收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国舰潜艇某部单兵、海军陆战队共285例,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其中,舰潜艇单兵135例(23.24 ± 2.77);海军陆战队150例(22.87 ± 3.12)。

1.2 检测方法

    采用外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足跟骨骨密度,骨密度通常采用T-ScoreT值)评价骨密度相关的健康状况,T值=(测量值-同性别同种族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对于青年男性,根据国际临床密度检测学会(ISCD)推荐,还需要使用Z值,Z值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人群骨密度2SD,提示骨密度减低。

1.3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低于正常人骨峰值2.5个标准差(T-.5)判定为骨质疏松症,-.5<T-.0判定为骨量减少,T>-.0判定为骨量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分布,计算计数资料的频数、构成比。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使用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调研发现,舰潜艇官兵骨密度降低问题较突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高达 33.33%45/135)。对照组陆战队官兵骨密度降低较为少见,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仅4%6/15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1)。


1 海军陆战队和舰潜艇部队骨质相关指标分布情况对比

微信图片_20241008144252.png


2.2 舰潜艇单兵骨量的影响因素及单因素、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研究发现,纳入的影响因素中,兵源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户外锻炼时间、饮食情况、睡眠质量、阳光暴露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表2)。对舰潜艇部队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兵源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户外锻炼时间、饮食情况、睡眠质量、阳光暴露时间与舰潜艇部队骨量低存在相关性(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其中户外锻炼时间对骨量影响更显著,并存在正相关(表4)。提示,可根据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对舰潜艇单兵进行骨量干预。

2:海军陆战队和舰潜艇部队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学、生活习惯和骨折史对比

微信图片_20241008144305.png 

表3:舰潜艇部队单因素分析

微信图片_20241008144308.png

4:舰潜艇部队多因素分析 

微信图片_20241008144311.png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生活习惯不佳、饮食结构不良及遗传等因素导致低骨量情况呈年轻化趋势。2023名天津市新入伍武警战士骨密度调查发现骨质减少及骨质疏松比例分别达: 55.0%5.3%。另一项研究将3512010年底入伍新战士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新入伍战士中骨密度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比例达34.38%,均提示青少年骨健康情况堪忧。新兵入伍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其骨健康状况不佳存在相关性。其次,青少年时期,骨沉积速度大于吸收速度,尚未达到峰值骨量。因此确定新兵低骨量的危险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措施,使新兵达到更高峰值骨量(峰值骨量增加 3%-5% ,骨折危险性可降低20%-30%),是预防应力性骨折等训练伤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骨密度及骨质量测量方法较多,不同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骨折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目前临床和科研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有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外周DXAperipheral DXA)和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以及风险评估工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Osteoporosis Risk Assessment Instrument, ORAI)、骨质疏松症自我测评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OST)、简易计算的骨质疏松危险评价工具(The Simple Calculated Osteoporosis Risk Estimation, SCORE)以及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等]

目前国内外指南公认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诊断标准是基于DXA 测量的结果。其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如甲旁亢、肥胖患者(超过DXA床承重量)、测量髋部或腰椎骨密度受限者,可选择非优势侧桡骨远端 1 /333%)。基于DXA测量的中轴骨(腰椎1-4、股骨颈或全髋)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 /3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T-2. 5 SD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为-2.5 SDT值<-1.0 SD作为诊断标准。而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及<50岁男性,则不能用T值判断是否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根据国际临床密度检测学会(ISCD)推荐,需要使用Z值,Z值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人群骨密度2SD,提示骨密度减低。然而DXA因其较昂贵、有辐射,体积大,不适用于大规模群体的骨量筛查。

QUS定量超声测量的主要是感兴趣区(包括软组织、骨组织、骨髓组织)结构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所造成超声信号的衰减结果,通常测量部位为跟骨。系统评价结果显示:QUS预测O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0.76。将DXA结合QUS进行骨折预测,发现较单一DXA可获得更多预测骨折信息。提示QUS具有一定诊断OP及预测骨折的作用。其成本低、便携性好、无辐射且操作简单,更适合基层大规模骨量筛查及骨折风险预测。

本次调研中我们使用外周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骨骨密度测量,我们发现舰潜艇官兵骨密度降低问题较突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高达 33.33%45/135)。对照组陆战队官兵骨密度降低较为少见,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仅4%6/150)。

究其原因考虑与舰潜艇单兵作业环境及作息规律饮食特点有关:一是舰(潜)艇官兵缺乏地上常规体能训练,其军事作业需长期在封闭狭小的空间内进行,体能训练的空间有限,多限于宿舍,平均每人每天训练时间短,且潜艇单兵执行任务长期无日照。二、海上作业舱内环境空间相对封闭狭小、空气流动性差、人员密集、噪声污染严重、温度高、湿度大、干燥蒸发大,且舱内有害气体高达100多种,不同舱内存在极端高温或高湿的环境差异;三、睡眠作息紊乱,睡眠质量无法保障;四、心理问题突出,特殊自然环境长时间作业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疲劳、精神紧张、倦怠、心理应激障碍比较突出,易产生烦躁、低落、紧张、易怒等负面情绪;五、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时间海上作业时一周后蔬菜水果不新鲜、淡水有限,同时因作息紊乱,进食多不节制,高脂、高蛋白、碳酸饮料等饮食习惯突出

本研究根据以上因素进行骨量的影响因素收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兵源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户外锻炼时间、饮食情况、睡眠质量、阳光暴露时间与舰潜艇部队骨量低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其中户外锻炼时间对骨量影响更显著,并存在正相关。提示,运动干预对低骨量干预成本效益比更高。

国外已在提高单兵骨密度及骨量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一项研究比较为期7个月军事体能训练、冲击性运动及游泳三组不同训练方式对年轻军人骨量影响。结果发现,各组BMD、总BMCBMC均显著升高 (P0.01)。与军事体能训练组相比,冲击性运动组的BMD变化更显著(P0.01),提示骨性反应与训练中使用的肌群密切相关,而冲击性训练组骨密度增加更多。另一项研究短期(13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骨骼微结构(骨骼强度的关键组成部分)的适应性反应,分别在训练第1周及第13周,使用qQCTDXA分别测定新兵的体积和面积BMD,并对血中骨代谢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3周基本军事训练可增加男性新兵面积和体积骨密度,并改变胫骨远端的几何形状。非习惯性、动态高冲击力的军事训练可增加成骨。除训练增加骨量方面外,在膳食方面,Lappe J等研究证实,高钙、低脂及高蛋白饮食可明显增加骨皮质厚度,从而有效预防应力性骨折的发生。国内研究对新兵人员调查后发现,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骨质下降,骨量丢失,增加应力性骨折风险,提示对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有望提高新兵骨质量。目前我国针对舰潜艇单兵低骨量干预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提示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积极干预(特别是运动干预)有望提升我军舰潜艇单兵骨量水平。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整理自。本文为医师报/医师网经作者同意转载文章,任何机构和个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