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共探急诊医学科新时代发展新思路新策略,“走进名院大家谈”交流会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召开

时间:2024-10-30 19:28:14来源:医师报作者:张霖 陆家强 阅读: 553864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27日,一场聚焦急诊医学科新时代发展新思路新策略的专家交流会议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召开。来自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的急诊同道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急诊医学科的建设、管理与发展之道。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推动急诊医学科乃至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d9a6930d-1903-4443-8346-cce4adf7f3fd.png

会议伊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燕宪亮教授代表徐医附院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燕教授指出,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任。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借此机会,多多交流探讨,共同为急诊医学科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image.png

急诊医学科建设,“唯有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燕宪亮教授接着介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情况和规划。他表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淮海经济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办院宗旨,不断加强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医院紧跟国家发展方向,以加快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为奋斗目标,秉承“五中心一高地”的新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完善院内建设,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期待本次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急诊医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徐医附院急诊医学科负责人赵宁军教授作为专题主持,他表示,近年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卫生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党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人才培养、诊疗水平提升等方面仍需努力。希望各位专家在之后的现场参访、讨论环节能够多多指导交流,共同推动急诊医学科的发展。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屠苏教授作为讨论主持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急诊医学科工作的心得和体会。她表示,作为急诊人一定要有足够的激情和坚守。无锡二院急诊医学科通过多年来不断进行人员培养梯队建设,已经打造了一支50余人的优秀医生团队。她认为,急诊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不断优化程序,提升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孙明教授则结合自己丰富的职业生涯,分享了急诊医学科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他表示,干急诊必须坚韧和坚守,不断优化流程管理,提升救治能力。同时,他也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留住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急诊医学科的发展。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王言理教授从建设、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对急诊医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急诊医学科的建设要注重布局优化,方便患者就医;管理方面要优化程序,留住人才;发展方面要提升技术能力,加强管理;最后逐渐要向七分技能三分管理靠拢。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国玉教授则介绍了自己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他表示,由于地区经济欠发达等原因,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但他们正在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开设教研室等方式,努力提升急诊医学科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他也期待与各位专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良教授则分享了急诊医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经验。他表示,近年来急诊医学科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队伍已经发展到30余人。同时,科室也注重科研工作,拥有国家级项目和多篇SCI论文发表。他认为,科室的发展需要领导支持和规范化诊疗的双重保障。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庄金强教授则从医教严管、党建科普等角度分享了急诊医学科的发展经验。他表示,急诊医学科要发挥专业优势,注重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党建和科普工作,为科室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他认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急诊医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值得他们学习和借鉴。

急危重症的救治,早期识别是关键

急诊医学科是急危重症接诊的第一线,患者类型众多,病情隐匿且复杂,快速识别和诊断,才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南京鼓楼医院王军教授主持下,由南京市第一医院秦海东教授带来“急诊急危重症患者抗炎治疗研究进展”主题演讲。他介绍了ARDS的常见诱发因素,损伤机制以及中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分享了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ARDS治疗中的实际价值。他的演讲为与会专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各位专家就秦海东教授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江阴市人民医院徐佳宁教授分享了关于感染相关和非感染相关炎症风暴的处理经验;徐州市肿瘤医院王飞教授介绍了炎症风暴的识别、干预和治疗策略;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邵传利教授分享了自己科室在处理ARDS患者时的经验和教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雄辉教授强调了疾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周新华教授表达了他在临床上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系统的关注,比如对于淋巴细胞低下的患者,也可以适当的用一些免疫增强剂。

病例分享及讨论环节将会议推向了高潮。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峰教授主持下,徐医附院康洁医生分享了一例胰腺炎合并ARDS的救治汇报。患者经过早期ECMO+肺保护(抗炎)、早期血液净化控制血脂水平、肠内营养及肠道管理、早期康复训练等全方位的早期治疗措施,最终患者得到良好康复出院。随后,各位专家就病例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分享了各自在处理类似病例时的经验和教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叶英教授、六安市人民医院教授沈勇、苏州市立医院曹一飞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柳青教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左爽教授和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磊教授参与了病例讨论。各位专家均发表了自己的临床救治经验,认为,目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抗炎介入时机还难以明确。急诊患者异质性强,根据个体情况,早期预判和干预是关键所在。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未来能够及早识别出炎症风暴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铁教授为会议进行了总结,许铁教授首先对研讨会的形式、内容表示认可,紧凑而高效的节奏下每个环节都能深入细致地进行讨论,参会的均为各大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让大家领悟透,回去会把这个精神内涵传递下去更容易全科范围达成共识去执行和落实。许铁教授作为前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急诊耕耘几十年的心得体悟,他认为发展急诊机会难得,第一个是要有足够人才队伍,第二急诊医学科要有足够的规模,第三个就是做出自身特色。同事,许铁教授也鼓励大家,只要大家坚持提升自己,必然会有长足的进步。

学术交流结束后,所有与会专家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大楼进行了实地参观,感受徐医附院百年历史文化底蕴。

image.png

责任编辑:陈惠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