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医生出版ICU手记:在生命褶皱处寻找微光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洪瑞麟)在重症监护室的滴答仪器声与消毒水气息之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邹海以十余年临床淬炼的观察力,执笔写就《一名ICU医生的私人笔记》。这部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半虚构文学作品,将听诊器上的铜哨余音、鼻饲管里的凝固体温化作纸页间的温度,被业界誉为"一束照亮生命褶皱的光"。
器械的温度:冰冷的仪器与温热的心跳
书中开篇故事《听诊器的温度》记录了一位特殊患者——佩戴1949年苏联产第一代方形心脏起搏器的抗美援朝老兵。当老人因急性缺氧陷入躁动时,主治郑医生摘下听诊器,将耳塞轻触其右耳低语:"别怕,我们都在。"失控的监护仪波形竟渐趋平稳,老人颤抖的手攥紧了医生的衣角。
这位曾在成昆铁路塌方中为救战友震聋左耳的老铁道兵,出院时执意将生锈的铜哨赠予医生:"这个……和当年隧道里的通讯器一样。"如今铜哨悬挂于听诊器旁,风过时的铮鸣,成为医者心中"被倾听见的生命律动"的永恒印记。
医学与人文的跨界交响
全书分为三辑:"器械的体温"赋予医疗设备情感温度;"暗夜与光的对峙"聚焦ICU里的人性光辉;"市井的脉息"则将视角延伸至市井生活。在《病房里的小提琴音》中,音乐穿透病房隔阂;《肺腑之间》见证艾灸与呼吸机的生命协奏。
"医学是冷峻的齿轮,文学是温热的血流。"邹海在书中写道。当新疆阿克苏的维吾尔族医生捧着科普手册眼含光亮,当江西新余的老人指着插图说"机器在帮心脏唱歌",这位致力于医学科普的医生坚信:"揭开医学面纱时,恐惧会转化为理解,绝望也能萌发希望。"
生命教育的跨界读本
全国优秀教师刘波华评价该书"集精、奇、实、真、善、美于一身":"ICU故事牵系生死,短小精悍却治愈焦虑,是当今中学生最佳的生命教育读本。"新民晚报副总编辑阎小娴则认为,书中每个故事都在"见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感受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在后记中,邹海引用特鲁多医生箴言阐释创作初衷:"医学在显微镜下剖析细胞,文学在文字间倾听灵魂震颤……当ECMO管道的反光映出京胡琴弦,医学便不再是冰冷方程式,而成为承载悲欢的容器。文学,正是'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最悠长的回响。"
这部笔记,以"手术刀般的精准与诗人般的敏感"编织ICU里的生死微光。正如扉页所题,这些凝结消毒水与泪水的故事,终将化作穿越生命迷雾的温暖光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研究显示:我国老年孤独症患者超52万,居全球首位!
2025-08-29 -
new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08-272025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
08-262025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2025-08-26 -
中西医协同赋能慢病管理 破解糖尿病与心律失常防治难题
2025-08-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