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 融合发展 | 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京召开
△主论坛现场
2025年7月25-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指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教育杂志》、CCMTV临床频道协办的“医学教育论坛(2025)”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论坛主题为“新范式 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设置了主论坛、专家咨询会、10场分论坛、20场工作坊、104场专题学术报告、31场口头报告与22项海报交流活动,并在前期开展10场会前在线系列研讨活动。来自全球顶级医学教育界专家学者,来自18个国家/地区,230余家院校机构共2000余名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师生现场参会,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收获真知,共享学术盛宴,共谋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副主席Geneviève Moineau,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Wayne Hodgson,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柯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天荫,以及70余所医学院校的院校长、书记等领导出席会议。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WPAME)理事会同时于7月27日下午召开,16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成员和观察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会,共同探讨区域医学教育现状与挑战,致力推动区域医学教育协同发展,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盛会开幕
论坛开幕式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副主席王维民主持。
△詹启敏致欢迎辞
詹启敏院士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医学教育论坛的召开,不仅彰显了国际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成果的关注,也为中国在新时代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期待本次论坛能够共同探索数智时代医学教育的新路径,为增进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
△詹启敏致欢迎辞
Wayne Hodgson代表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致辞,本届医学教育论坛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健康格局快速演变的背景下,构建高质量、公平且具有前瞻性的医学教育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
△韩启德讲话
韩启德院士在讲话中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医学教育体制体系,聚焦医学生培养定位、学制和学位制度;二是健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府部门管理、落实附属医院责任、改进临床医师评价考核;三是加强医学教育循证研究。
△林蕙青讲话
林蕙青会长发表讲话,她表示数智化是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必须抓住机遇,担负起数智时代医学教育变革的使命与责任。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构建数智化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高斌讲话
高斌副司长做题为《加快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力人才支撑》的主题讲话。
△王维民主持
发布仪式
MedSeek厚道医学教育大模型2.0正式发布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与超星集团共建“北大医学—超星数智教育联合实验室”,联合打造MedSeek厚道医学教育大模型2.0版并正式发布,“医学未来学习中心”同步启动建设。韩启德、林蕙青、詹启敏、乔杰、高斌、王维民及超星创始人史超等嘉宾出席并见证发布仪式。
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首发仪式
“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正式发布。该平台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共同建设,旨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建设国家临床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等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的重要任务。
中国医学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联盟及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
为进一步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深度应用,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与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医学教育数智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中国医学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联盟”,旨在搭建深度交流合作平台与数智创新融合。韩启德院士、林蕙青会长、沈洪兵院士为主任委员王维民教授等专家代表颁发聘书,并见证联盟院校代表签署共建协议。
医学教育强师计划发布与首批基地授牌仪式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正式启动“医学教育强师计划”。该计划旨在统筹整合一流院校力量与优质资源,系统推进医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并构建“三层次、三类型”发展体系。在前期试运行基础上,中心为首批区域中心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首批师培基地深圳大学授牌。
致敬医学教育前辈
中国医学教育历经百年风雨,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源于前辈们矢志不渝的坚守与无私奉献。为感恩与致敬医学教育前辈,论坛特别设置“致敬医学教育前辈”环节。运用AI技术制作历史影像视频,回顾前辈们奋斗的峥嵘岁月,现场特邀前辈代表韩启德、迟宝荣、王卫平、柯杨亲临现场并寄语新一代医学教育工作者,寄托期望、传承使命。中青年教师代表献花致敬,随后,高斌副司长、王维民主任为前辈颁发纪念奖杯。
△肖渊、杨晋、谢阿娜主持
论坛仪式环节分别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肖渊,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谢阿娜主持仪式。现场反响热烈,与会嘉宾对相关成果和后续发展表示高度关注与期待。
聚焦主题 高端对话
第一篇章:健康引领,面向未来
△Geneviève Moineau作主题报告
Geneviève Moineau副主席做《Future Global Health Development Trends in Medical Education》主题报告。她强调高质量医学教育对全球健康至关重要,剖析了当前全球医学教育的核心趋势与挑战,并呼吁推进医教协同、关注医学院社会责任与区域医疗公平,以构建更公平、高效的医疗未来。
△乔杰作主题报告
乔杰院士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她指出,医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适应需求、优化结构”的原则,一方面要对传统医学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医学、医学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并对北大医学近年来在开展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设立“医学+X” 领航计划、推进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举措与数智化教学创新路径进行了分享。
△段丽萍、吴凡主持
第一篇章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段丽萍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共同主持。
主题研讨:未来医师科学家的成长与培养
第一篇章主题研讨环节由詹启敏院士主持,Geneviève Moineau副主席、王松灵院士、沈洪兵院士、黄天荫院长共同围绕医师科学家的定位、特征以及成为医师科学家的关键因素等内容,结合实践经验开展探讨交流。
△主题研讨环节留影
第二篇章:数智赋能,创新转型
△Christian Stohler作主题报告
哥伦比亚大学原牙科学院院长Christian Stohler教授作《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主旨报告。他提出,未来医生的核心能力应涵盖三大维度:AI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与医学人文胜任力;强调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运用AI提升诊疗水平的能力,更需筑牢同理心、团队协作等不可替代的人文素养根基。
△王维民作主题报告
王维民教授以《第四代医学教育: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为题,全面阐释了第四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特征与发展路径,提出新时代医学教育面临的宏观发展机遇、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介绍了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多年来通过政策研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师发展培训及数据服务等多维举措,推动医学教育改革。
△肖海鹏、王振宁主持
第二篇章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振宁教授共同主持。
主题研讨:人工智能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实践
主题研讨环节由肖海鹏教授主持,邀请阿联酋海湾医科大学医学教育与生理学教授David Taylor、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刘丹青教授、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翔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教授结合当下的AI热点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实践进行研讨交流。
△主题研讨环节留影
第三篇章:学科支撑,质量发展
△Wayne Hodgson作主题报告
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Wayne Hodgson教授在《The challenges of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t scale: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主旨报告中分享了应对医学教育规模化发展中多学科与国际化挑战的经验,重点探讨了自评与外部认证负担、多学科课程更新需求及国际医学生流动等关键问题。
△Jennifer Cleland作主题报告
国际医学教育权威期刊《Medical Teacher》主编、2024年卡罗琳斯卡医学教育研究奖得主Jennifer Cleland教授发表主旨报告《The Coming Age of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她指出,真实临床环境中的教育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未来的医学教育研究需主动拥抱这一复杂性,以解决临床实践问题为导向,创新研究方法,并倡导跨学科深度合作。
△余曙光、黎孟枫主持
第三篇章由南方医科大学原校长黎孟枫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余曙光共同主持。
主题研讨:医学的突破与医学教育的发展
主题研讨环节由黎孟枫教授主持,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马建辉、中南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陶立坚、复旦大学原副校长王卫平、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迟宝荣、重庆医科大学原校长黄爱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牟姗展开研讨交流。
△主题研讨环节留影
会议征文颁奖
为促进对医学教育新趋势、新方法、新发现的实践与思考,营造良好医学教育交流共享氛围,本次论坛前期启动会议征文,收到来自国内外78所院校共357篇中英文投稿论文,其中学术论文263篇,实践项目94篇,最终共评选出学术论文一等奖8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9篇,优秀奖40篇,最佳实践26篇。
最佳实践奖项由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邱洪斌教授、齐齐哈尔医学院党委书记校长赵光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原校长丁维光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文育锋教授共同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学术论文奖项由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教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校长付丽教授共同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发证书;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涛教授、遵义医科大学校长龚其海教授、海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彩虹教授、北京大学郭立教授共同为二等奖获奖者颁发证书;哈尔滨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曹德品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杨棉华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凤廷社长、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经理董良广共同为三等奖获奖者颁发证书。桂林医科大学校长曾小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文民刚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原副校长邓世雄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孙志波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涛教授共同为优秀奖获奖者颁发证书。
△最佳实践论文奖
△研究论文一等奖
△研究论文二等奖
△研究论文三等奖
工作坊
论坛第一天(7月25日)设置了二十个前置工作坊,由来自17所院校的35位医学教育专家带领学员深入研讨与实践。围绕医学教学设计、临床教学案例撰写、AI辅助临床思维教学、胜任力导向课程设计等主题,工作坊从多个维度引导学员聚焦教学实践、探索创新方法、提升教学与研究能力,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充分体现了医学教育者们的专业热情与探索精神。
分论坛
7月27日全天的分论坛,分别围绕“ 从共识到行动:构建AI医学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背景下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学业考核的创新与实践”“新时代的教师发展”“医学生发展与成长”“ 医学模拟教育”“AI时代医学人文的疗愈与守护”“ 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毕业后医学教育”“数智驱动,全球协同:中外合作办学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十个主题开展。
由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四川大学副校长叶玲、中国医科大学校长王振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余曙光、南方医科大学原校长黎孟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郭莉萍、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学副院长沈宁、重庆医科大学原校长黄爱龙分别担任分论坛主席。
壁报展示与交流
大会现场设置了壁报展示和交流区,共有22篇获奖论文在论坛上进行展示交流。论文作者与参会者以面对面的形式交流,以“文”会友,现场讨论热烈,迸发学术火花。
“医学教育论坛”旨在打造中国医学教育高水平交流平台,凝聚力量、促进共识,持续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学教育论坛(2025)” 汇聚全球医学教育智慧,聚焦AI赋能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彰显了医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决心,将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312025
多学科协作+中西医融合 破解失眠、抑郁慢病防治难题
-
new中国抗癌协会胸部肿瘤诊疗基层能力提升训练营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开展
2025-07-30 -
07-292025
循证医学赋能 络病理论引领心脑血管病中西医融合防治新实践
-
new数智赋能 · 融合发展 | 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京召开
2025-07-28
-
循证医学赋能 络病理论引领心脑血管病中西医融合防治新实践
2025-07-29 -
京训赋能 赣超提质丨 江西代表团参加第八届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培训
2025-07-21 -
络病理论助力:中西医结合提升泌尿系统疾病防治效能
2025-07-19 -
深化中西医协同 络病理论破解慢病防治“时代命题”
2025-07-14 -
解锁睡眠健康密码: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失眠抑郁等难题破局
2025-07-13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