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中西融合 为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供“中国方案”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2025年络病学术会六市共举

时间:2025-07-31 15:13:28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 阅读: 472

医师报讯 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2025年络病学术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郑州六市同时举行。会议特邀多地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碍的中西医融合防治研究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供“中国方案”。

大会主席、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强调本次会议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别是络病理论和通络药物在慢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中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

学术分享

从指南看中西融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价值

在我们身边可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洪兰教授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具有复发率高、自杀风险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据估算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已超9500万接受正规治疗,坚持吃药和心理咨询的患者不足7%

洪兰教授介绍,西医诊断抑郁症主要依靠ICD-10标准,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这其中,药物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常用抗抑郁药起效较慢,撤药综合征也较为常见,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且不良反应众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按照中医理论,抑郁症被归为“郁证”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情志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与肝、心、脾等脏腑的功能失衡有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整体调节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因此,中西医融合治疗抑郁十分必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不仅弥补了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而且提高了治疗效果,还会进一步推动医学领域创新。”洪兰教授分享了中西医结合在抑郁症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的临床应用以及中西医结合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并以创新中药解郁除烦胶囊为例,介绍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取得的良好疗效。

“抑郁症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缩短抗抑郁治疗疗程,提高疗效。轻度抑郁可单用中药或针灸治疗,中重度抑郁则应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证候进行中医辨证进行辅助治疗,必要时联合心理治疗及/或物理治疗。”洪兰教授介绍,解郁除烦胶囊是由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加减化裁研发而成,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药具有解郁化痰,清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症见情绪低落、心绪不宁、咽中如有异物、胸脘痞闷、食欲不振、易叹气、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的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解郁除烦胶囊能有效改善抑郁、焦虑及吞咽如梗等症状,同时可减少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此外,动物行为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

“在中西融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中,要重视中医辨证施治,以西医治疗为基础、中医为辅,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洪兰教授强调,未来应深入探究中医证候与西医诊断的关联性,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新法,让更多患者获益。

交流讨论:

杨甫德教授:今年,国家卫健委“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中提到“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等内容,请问,中医药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田红军教授天津市卫健委一直重视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建设,目前三级医院基本都设有心理门诊,今年以来很多综合医院也开始筹建睡眠门诊。

我院此前已开设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此次获市卫健委资助用于加强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着重落实中西医结合、心同治、非药物治疗等理念,同时加强科研,为中西医结合理念奠定理论基础。

杨甫德教授:中医药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中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实践经验可以分享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安翠霞教授:西医注重整合治疗与全病程管理,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二者理念相通。作为一名西医医师,我非常支持焦虑、抑郁、失眠精神科轻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我精卫中心设有中西医结合精神医学,西医与中医医师联合诊疗,患者获益显著。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医师每日还会到其他非中西医结合科室寻访,参与查房,并通过针灸、按摩、汤药等方式辅助治疗,有效提升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对于精神心理疾病,西医治疗存在诸多局限,中医在方面有更多施展的空间,我正与中医专家探讨相关方剂。此外,中医易被国人接受,可为不愿用化药的患者提供有效补充。目前,团队也在尝试西医治疗与中医络病理论相结合并开展研究,期待成果。

田红军教授:中医与西医对于疾病理解不同,属两个体系,正因为此,治疗上可相互补充。单纯西药治疗存在局限,而中医以其整体观的视角能补充西医不足,对患者调节有助益,在减少副作用、治疗特殊人群等方面独特作用。

天津历来重视中西医结合,我院精神医学科对其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以往科室以西药、物理及心理治疗为主,中医应用较少;近年与中医科合作,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发现对患者康复大有裨益,也更易被患者接受。去年,精神医学科获评天津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专科。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蔺慕会教授睡眠障碍、抑郁症不仅是心理疾病,与神经科诸多疾病关联密切,如卒中患者易患抑郁焦虑,影响康复配合;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此外,普通慢病患者久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而这些又会加重原发疾病。神经科治疗中常用抗焦虑抑郁药,但患者因对副作用存在顾虑往往不愿接受,此时中药成了重要选择。

作为一名西医医师,我对辨证不精通,但按药品说明书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临床可见其能病情缓解,与西药联用效果更好,在焦虑抑郁各阶段治疗中都有作用,临床上,很多患者甚至会主动要求我们开具中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杨建飞教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情况十分常见。中医药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优势显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诊断优势,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身心同调角度诊断。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相关,如肝气郁结易致抑郁、心火亢盛常引发焦虑,治疗时通过调节五脏阴阳平衡改善情绪,体现“形神一体”理念。同时,结合四诊资料辨证,区分气滞、气虚等证型,制定个性化方案,实现精准论治。

二是治疗优势,中药及特色技术多靶点干预,副作用较少。中药通过多成分调节神经递质、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改善情绪与认知酸枣仁、远志等可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可用于辅助西药或减少其用量,降低依赖性和副作用;合欢花等具有焦虑抑郁双向调节作用。此外,非药物疗法可作为补充,实现多元治疗。

杨甫德教授:请谈一谈您对于中医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在抑郁焦虑失眠治疗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楚海波教授: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则认为,自然环境异常、社会因素、生活起居不当、代谢异常、外伤等会引发精神问题。吴以岭院士创立的络病理论中,气络学说与失眠、焦虑关系密切。精神类疾病患者往往存在气血不畅的情况,通过运用活血化瘀、通络理气的药物,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让心神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比如一些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能促进脑部微血管的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中西医在防治上各有优势:西医起效较快,但副作用较明显,可能影响患者依从性;中药具有多靶点作用,副作用小,但针对性稍弱二者结合治疗效果更佳同时患者保持规律生活、适度运动、管理情绪,对疾病防治意义重大。

结语

从中药单药治疗到与西药联合治疗、中药在减轻西药副作用、协同增效方面具有优势。中西医结合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中大有可为在会议总结中,杨甫德教授指出,未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化、临床方案的优化,中西医结合必将在个体化诊疗、作用机制阐释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唯有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让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更紧密地交融,才能更好地破解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难题,让更多患者高质量回归社会。


责任编辑:张玉辉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