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京津冀尝试医师区域注册

京津冀医师协会协同发展研讨会:探讨医疗大联盟

时间:2017-10-18 16:29:43来源:未知作者: 张雨 阅读: 64386

blob.png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多点执业、规范化培训、定期考核等具体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并就京津冀医师协会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展开热烈讨论。


就在全国“两会”闭幕的第二天,3月17日上午,一场汇集了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领域专家的小型研讨会在天津悄然举行,与会专家共同为医改谋篇布局,为行业协会发展出谋划策。

“在党中央提出京津冀三地一体化战略构想的方针指引下,在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的倡导和指引下,经京津冀三地医师协会协商,‘京津冀医师协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共商三地医师协会如何顺应当地协同发展的新形势,充分整合医疗资源,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发挥医师协会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研讨会主持人、天津市医师协会会长张愈谈到。

“京津冀医师协会聚在一起交流,这个idea非常好!”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张英泽同样表示,“在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医师协会借此之机,互相切磋、交流经验、共话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卫生行政部门:共推四项举措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已经迈出实质步伐。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刘先夺处长介绍,“当前,京津冀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正在协商,共同推进以下事宜:第一,建立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格局,引导在京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专科协作、技术支持等形式,与津冀两地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第二,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第三,尝试医师区域注册,帮助医师度过从单位人到自由人这一艰难的过渡阶段。第四,齐推电子证照,方便医师队伍管理。”

此外,“在药品招标、血液的合理使用等方面,三地也正在调研协商,不断完善跨省市协作机制。”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副主任申长虹表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  麻醉学提供样板

在医疗机构及医师层面,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也有了不错的样本。天津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于泳浩介绍,其所在的麻醉学领域,已经有了京津冀麻醉医师联盟。“随着现代交通的日益便捷和通讯手段的迅猛发展,京津冀联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麻醉医师联盟,每月由一家三甲医院举办一场学术活动,活动中,半数参会者来自其他两地。为促进京津冀合作,我们在举办年会过程中,非主办地的其他两地医生免注册费。”

此外,天津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薛凤霞、天津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伟华也纷纷表示,其分会(专委会)举办的学术活动一般都能辐射京津冀三地。

“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而三地医师协会主动谋求合作、共话发展,是符合中央要求,有发展前景的重要举措。”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三地医师协会应围绕医师行业管理、继续教育与培训、维权和自律三项核心任务开展工作,他希望京津冀医师协会形成联盟,《医师报》也要参与其中,共同定期举办活动,建成合作平台,共商发展大计。


关键词    多点执业

作为医生,我支持;作为院长,我反对

blob.png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便提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然而自政策发布以来,医生群体却始终表现“淡定”,甚至“冷淡”。

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院长田凤石形容多点执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国家出政策后,财政应优先制定好补偿政策,再断医生后路。就像生孩子一样,这边新生儿还没有呼吸呢,那边先把脐带扎死了,婴儿怎么呼吸?我同意多点执业,但这条路怎么走,还需探讨。”

根据原卫生部的指示,医生“多点执业”可以极大提高医生个人待遇,从而为医生带来额外收入。但为何这一“利好”政策发布后,却未能引起“大变革”呢?

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的张英泽直言不讳:“从医院利益考虑,我坚决反对多点执业;从个人利益考虑,我坚决拥护多点执业。医院花时间、财力培养了医生,医生有能力了,却要到其他地方执业赚钱,甚至可能‘拐’走医院的病号,医院赚不到钱,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

“国家在号召多点执业,可院长们也有自己的顾虑。”申长虹坦言,如何把工作有规有矩地做好,需要研究。

天津市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会长柴艳芬还提到,在医生多点执业过程中的一些法律问题,也应该妥善解决。“行政指令大不过法律。因此,行业协会、相关政府部门应形成合力,做一些事。”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规范化培训  培养同质医生的基础

blob.png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式建立。2015年,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高辉处长介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天津市已经建立了适合本地需求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培训体系,建立了运行良好的网络管理平台,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补贴机制。“基本保障住培生每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年收入不低于6万元。”

“能不能把三级医院的住培生,送到北京等地去进修?”“我们能招河北的住培生吗?”会上,专家们又提出了一系列京津冀医疗协同问题。

张愈希望,天津医师协会能够吸取北京雄厚的基地建设经验,建好基地、扩大基地。并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从最开始的起步阶段,三地就能建立统一标准,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北京医师协会已经有所尝试。北京医师协会会长郭积勇介绍,2015年,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对全市所有急诊医生进行了一次专门考试,包括笔试和操作。通过考试的急诊医生,自动成为急诊分会会员,并同时取得急诊医师专科资格。“我们希望借此增加协会凝聚力,并对专科培训程序进行摸索。”


关键词     定期考核

三地进度不一   津亟需解决经费问题

blob.png

作为一项法定任务,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已经持续多年。然而,京津冀三地开展情况仍不统一。

郭积勇介绍,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每次30万元经费的支持下,北京每两年开展一次定期考核,要求各个区县和医疗机构,按照文件要求对全市医师进行考核。“如何把考核结果和医生队伍的管理与执业联系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申长虹坦言,财政不给经费,又不让收费,使得天津市的定考工作迟迟未能开展。

张愈表示,希望相关部门除了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更能明确经费问题,方便定考工作尽快开展。

定考的重要性不在于考试,更重要的是摸清医师队伍的底数,以及了解不同层级的医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通过考试,看他们缺什么,进而做有针对性的培训。”张英泽强调。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