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02019
new 马晓春:做好医院“特种部队”
他们不分昼夜的守候着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患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瞬息万变的病情,他们竭尽全力寻求着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在这个命悬一线的急救场,每天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是医院的“特种部队”——重症医学团队。
-
new 陈建荣:锐意改革的医院管理实践者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南通市一院)院长陈建荣教授从事医院管理已有25年了。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重庆煤矿工人疗养院担任住院医师,不久任副院长。
2019-01-10 -
new 万小平:做医学科学的 “发烧友”
“对患者要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好,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满满的责任心和同理心。”这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万小平教授对自己,也是对全院职工的要求。
2019-01-10 -
张清媛:用一技之长 为患者解除病痛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从小看着父亲给人治病,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父亲每天总是忙忙碌碌,三更半夜有患者来敲门,他也是急匆匆地赶过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清媛教授从小将父亲为患者服务的场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
2019-01-10 -
杨光路:儿科越干越有趣 越干越有劲儿
篮球场上,一个阳光男孩跨步上篮,完美投球……此时,他的父母已经为他填报好了高考志愿——内蒙古医学院儿科系。他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儿科,而且走过了20个春秋。
2019-01-10 -
曾灵芝:我没有那么坚强
2018年12月29日,医务工作者和肿瘤患者共同携手,献上了一场既生动又接地气的医患联欢会。
2019-01-10 -
王培军:用哲学视角解读影像
1976年,16岁的王培军被分配到工厂做厂医,从最早参加医训班、本硕博的学习到后来自己成为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影像科主任、影像教研室主任王培军教授的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影像学科从“步枪”X光机到“航母”分子影像学的飞跃发展。
2019-01-10 -
陈德昌:医者心 军人魂
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的陈德昌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与从其他科室转到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不同,他笑称自己是“科班出身”。
2019-01-03 -
陈江华:攻关路上永攀登
“尿毒症、器官衰竭、透析”这些字眼曾让无数家庭感到绝望,在死亡的阴霾下,患者及其整个家庭与死神展开着最后的对决,而结局总是无助和苦痛。
2019-01-03 -
王晓艳:科主任最担心后继无人
她是湖南消化内科界的“拼命三娘”、消化内镜“全能女神”,江湖中关于她的“称号”很多,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却是记者眼前呢语春风、笑起来眼睛像月牙弯弯的人。
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