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8-18 总第46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8-18 总第46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5期

发布时间:2016-08-18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中医需要 与顶级科学家对话

发布时间:2016-08-18来源:《医师报》作者:陈惠  阅读: 48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2016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以下简称“诺奖峰会”)设立了“中医精准医学与转化医学论坛”,该论坛聚焦当前最热的“精准医学”与“转化医学”,力图借助新的医学理念,寻找传统中医新的突破口。

本期我们采访了主办方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曹正逵,请他谈一谈分论坛诞生的背景与意义,以及为中医界带来的启示。

《医师报》:诺奖峰会在中国举办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尤其对于中医界会有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曹正逵:举办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从一开始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学术盛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现在,令我们欣慰的是,诺奖峰会已经成功召开了两届并初步成为国内医学、中医界高端的国际化品牌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对诺奖峰会的支持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需要。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指出要进一步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作为中医界最大的学术团体,我们有责任予以积极响应和坚决贯彻,要围绕党和国家“健康、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服务大局,明确职责,加强引领,促进健康,造福人民。

其次是中医药“天时地利人和”发展机遇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发展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国家领导人的个人智慧上升为国家意志,从一般行政管理上升为法律支持,如2009年发布《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药发展与保护规划》《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和2016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以及 主席、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的贺信、批示和讲话,特别是即将出台《中医法》,都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我们必须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建立平台与桥梁,加强学术交流与引领,为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有所作为。

再次是中医药学需要高层次交流,需要与世界顶级科学家进行高端对话。我们需要开窗,让新风吹进来,引进国外顶级科学家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视角,传递老祖宗原创的中医药学,真正实现中西医共融发展。

《医师报》: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将会给中医的发展带来哪些推动和改变?

曹正逵: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原创的医学科学,几千年来不断完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和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医药学需要传承和创新,当前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的现状必须改变。因此急需与外界加强沟通与交流,急需建立对高端、前沿、关键医学问题进行探讨合作的平台和桥梁,而且我们不要总认为自己在中医方面就是全球“老大”,在当前竞争愈加激烈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思路,中西医优势互补,东西方共同发展。

此外,诺奖得主对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务实品格,也会对我们培养中医人才的科学品质和人文精神有很大帮助。

《医师报》:本次峰会组织召开中医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分论坛的意义是什么?

曹正逵: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新思潮。当前,我们很多实验室研究项目与实际脱节,而且我们每年评选出的很多科学奖励成果,真正转化为产品、疗效成果的并不多,这是我们非常痛心且很多人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理念,扎扎实实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辩证施治的个性化优势,从而达到“立足自身做好传承,借鉴他人做好创新,切实促进医学发展,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的最终目的。——这就是我们举办这两个论坛的初衷。

《医师报》:现在正值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和毕业季,请您寄语那些选择中医的年轻人。

曹正逵:一是希望报考中医的学子们要坚信,只要坚韧努力,顶级科学家(如这些诺贝奖获得者)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二是作为中医人一定要自信、自尊、自觉、自强。几千年的实践,已经验证了中医的理论科学与疗效确切,我们务要自信自尊,不能妄自菲薄。但也必须自觉,正视存在的问题,不能妄自尊大。在自信、自尊、自觉的基础上我们更要自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促动下发展,让伟大的中医药学为世界人民更加健康作出贡献!         

寄语

blob.png

很多时候研究不是巨大的发现,只是一些微小的发现。但这就是科学前进的方式,这也是科学前进的必须方式。重点在于,无论何时科学家们都有自由选择他们认为未来一切有可能成为重大发现的权利。

希望大家都来参加本届峰会。这将会是一场非常有趣,并且不同以往的大会。

——Richard Roberts,本届峰会主席、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blob.png

在医药工业、玩具工业、轮胎工业、汽车工业,特别是在药物工业,非常多的重要药物是意外发现的。

政府应认识到他们不能简单直接聚焦于他们关心的地方。大自然通过其巧妙的手段,将科学家们意外地引至不同的方向。我们必须追寻这个引导。

——Sheldon Glashow,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blob.png

对于那些没有运气的人们,天才和品格能让他们得到公正的回报。

有时坏运气也会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变得异常成功。也许是因为在好运气眷顾之前,我们需要付出更多艰巨努力的原因。

——Daniel 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blob.png

我想要和年轻的学生们交流,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博士后和研究人员等。不仅仅是激励他们,而是被他们激励,被他们对科学和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所激励。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接触总会使我大有收获。每次回去,我总感觉自己比离家时更充实富有了。

——Aaron Ciechanover,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blob.png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不总是按照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它不是来源于或者不应来源于成就,而是来源于冒险或者神秘。真正的乐趣是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发现的最终结果。这就是科学的意义。

希望能够在这次峰会上听到其他讲者以及你们的故事。

我期待与你们的对话。

——Craig Mello,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blob.png

主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一群非常活跃有趣的年轻同僚和同事们,从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参与到探讨之中。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非常期待在成都,与大家探讨问题。我十分有兴趣聆听大家的经历。特别是大家研究领域内的意外发现。

——Harald zur Hausen,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blob.png

科学发现的确涉及到一些意外的发现,但是也需要有意愿去忽略先前的假设,更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

期望通过这次峰会可以与很多中国科学家和学生进行互动和相互学习,并听取他们的研究和兴趣方向,看看我们对彼此的科学研究能够产生多大的吸引力。

——Martin Chalfie,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blob.png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发现的机缘”,这一主题妙趣横生,尤其对于年轻研究员及学生而言更为如此。

会议为年轻科学家与诺奖得主及其他成绩显著的科学家提供了进一步探讨的绝佳机会,启发他们如何研究科学,这都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

——Jack Szostak,2009年诺奖生理医学奖得者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