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5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年会在山城重庆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现场参会近万人,在线参会近4万人。大会秉承“拓外延、跨学科、共同发展”的理念,与多个学会开设联合论坛,并特设“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与CDS联合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心血管病学、肾脏病学、肿瘤科学、神经病学等相关学科专家与内分泌专家一道研讨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糖尿病相关问题。
大会设置了239个特邀报告,68场专题会,4场会前培训会,25场卫星会,并特邀25位国际讲者。共计2123篇论文投稿。同时,大会设置了“5公里健康跑”“1餐1课”等公益项目。
闭幕式上,大会颁发了2017年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科学贡献奖,以及26个优秀壁报奖、41个优秀论文奖、2017年度《中华糖尿病杂志》优秀论文奖、2016年度中国糖尿病十大研究奖。
开幕式风采
2017 CDS 着眼全局 转变防控理念
“CDS作为国内糖尿病领域最大、最权威的专业学术组织,希望通过2017 CDS年会的平台,积极践行‘着眼全局、转变防控理念’的工作宗旨,以学术发展来汇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根治糖尿病作出不懈努力。”CDS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贾伟平教授表示,希望糖尿病防控事业如同一往直前、快速行驶的轻舟那样突破层层障碍,为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健康梦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傅仲学副主任表示,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阻碍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疾病,CDS全体成员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为我国糖尿病防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对CDS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强调,CDS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糖尿病防治人才,为促进糖尿病医学学科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开幕式由CDS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主持。他指出,“一年一度的CDS年会是全国糖尿病人碰撞思想、增进友谊的盛会,也是学会展示学科发展的重要平台。”
主题讲座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贾伟平教授
推进糖尿病规范防治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贾伟平教授介绍了新时代下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新任务,分享了目前分会为糖尿病防治所做的多方努力,并回顾了2017年中国糖尿病研究热点,最后提出了2018年分会的工作重点。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 糖尿病医生任重道远
贾教授指出,“十九大”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也指出,2025年,计划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常见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然而,数据显示,目前糖尿病未诊断率为63.3%,且发病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达5.9%。糖尿病未诊断率高、年轻化趋势增加、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能力欠佳、指南临床实践不规范、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水平较低是糖尿病管理存在的主要障碍。新时代下,糖尿病医生任重而道远。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行动
面对糖尿病防治的严峻形势,学会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落实党建强会战略,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推进医防融合建设,协同防治全程管理;
拓展国际交流途径,联合推动创新研究;
创新科普宣传方式,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深化诊疗规范实践,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强化梯队人才建设,重视青年骨干培养。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今年,我国糖尿病领域共计发表3624篇SCI论文、5241篇中文论文。SCI发表情况以北京、上海、南京居多,内容涵盖糖尿病治疗三联用药、肥胖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等多个方面。
CDS将申报2020年IDF大会
今年,CDS荣获“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年核心影响因子(1.663)居内分泌与风湿病领域期刊第一名。
分会计划在今年阿布扎比举办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上申办2020年IDF大会;同时,分会将举办2018年ADA大会中国专场及2018“一带一路”国际论坛。
贾教授表示,分会将时刻牢记CDS所承担的使命:通过教育、研究和医疗来预防、治疗和根除糖尿病!在糖尿病防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EASD前主席 Eleuterio Ferrannini教授
糖尿病治疗格局的变革
Eleuterio Ferrannini教授介绍了糖尿病治疗格局的变革及其依据。
方案以患者为中心 2型糖尿病具有异质性,包括自身免疫性、发病年龄、持续时间、种族、特殊状况、前期药物治疗及其他并发症等。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表型,以患者为中心,决定治疗方案。
早期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越早启动治疗越好,治疗决策或可更加激进。
联合治疗 合理的联合治疗的目的为减少低血糖、控制体重增加或强化减重、降低血压等。
依从性 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副作用(58%),而其中仅23%患者将药物副作用情况告知医生。
治疗反应 重点关注HbA1c的达标情况、体重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未来的糖尿病治疗将强调综合管理,在关注HbA1c、体重、血压的同时,更要关注并发症的防治、总生存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
英国牛津大学糖尿病、内分泌与代谢中心Mark McCarthy教授
千里之行:从基因变异到更好的治疗2型糖尿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受到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遗传风险基因位点变异以及多种环境暴露因素的共同影响。对这些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的更深入了解,是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先决条件。
目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纳入近百万受试者)已将2型糖尿病独立遗传信号数量扩增至400个以上。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遗传变异普遍存在于不同人种,近年来发现,少数突变具有种族特异性。
对于数量不断增长的基因位点,目前已在特殊遗传变异、调控元件、下游效应基因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McCarthy教授强调,数据整合很关键,全球的糖尿病学专家学者应合作和数据共享。此外,遗传学使2型糖尿病等复杂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成为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宁光院士
“瑞宁预糖”中国代谢疾病健康指数发布
评估中国人3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
生活方式改变、老龄化和肥胖是中国糖尿病流行的三大主因。而中国成年人心血管健康达标率仅13.5%,情况堪忧。如何了解影响国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
宁院士团队2016年基于300亿以上搜索数据、涵盖2.1亿人口的网络标签,选取饮食烹饪倾向的数据,绘制了“国人饮食行为地图”。
地图显示,喜煎炸人群多分布在东北和华北,此高热量饮食习惯与低气温分布接近;喜烧烤人群多分布在东北和京津冀,海南受移民影响烧烤喜爱程度也较高;喜涮人群多分布在四川附近和北京,为“火锅文化”主导地区;生鲜地区分布不明显;从年龄分布来看,烧烤、辣等“重口味”受年轻人喜欢,25~34岁人群最多,喜爱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生鲜的比例则不变。
宁院士团队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筛选代谢高危人群和高危行为,初步数据显示,辛辣饮食减少糖尿病发病,而油炸食品增加糖尿病发病。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宁院士建议,应采取“复杂疾病分段化”的策略,进行全程分段管理;而对于糖尿病的研究策略,应采取“复杂疾病简单化”的策略。
基于此策略,宁院士团队已经开展了肥胖极端表型队列研究、白色脂肪棕色化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代谢性疾病的肠道起源研究等。
会上,宁院士代表国家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瑞宁预糖”中国代谢疾病健康指数,用以评估中国人3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并绘制了具有省份特征的“中国代谢指数地图”。
同时,发布了 “瑞宁知糖”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用最简便的参数和科学的方法早发现、早干预普通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
宁院士认为,积极、有效、前瞻的应对、参与甚或主导,是糖尿病医师在糖尿病研究及防治中的应取之道,同时倡议加入代谢解析组学计划,从而更清晰的理解代谢在生命中的最基本作用,寻求疾病的防治之策。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糖尿病论坛同步召开
肩负国际责任 积极加强糖尿病研究和防治的能力建设
我们倡议,通过教育、研究和医疗来预防、治疗和根除糖尿病。
我们倡议,“一带一路”各国的糖尿病学术团体和个人不但要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开展糖尿病流行病、病因学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更应和各国政府和防治糖尿病的利益相关方合作推进“研究融入政策”将糖尿病防治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有效防治措施落实到糖尿病防治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促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
我们倡议,“一带一路”各国应和国际上的利益相关方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行、“一带一路”相关领导机构发生更多的联系和互动以为各国的糖尿病防治争取更多的资源。
我们倡议,“一带一路”各国糖尿病防治利益相关方在政府和民间社会的支持下结成广泛的联盟,通过定期交流和合作形成在各国具有普适性的糖尿病防治政策建议和策略, 改善“一带一路”各国糖尿病防治的政策环境和糖尿病防治措施的实施环境。
我们倡议,“一带一路”各国中资源丰富的国家应担负起更多国际责任,积极为资源欠缺的国家提供技术和财务的支持,帮助资源欠缺国加强糖尿病研究和防治的能力建设。
让我们一起努力合作,共同面对糖尿病的威胁和挑战。让我们抓住“一带一路”为各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一带一路”各国糖尿病的防控能力。
我们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将为提高“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确保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大会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