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层林尽染。11月18日,第六届全国重症胰腺炎多学科研讨会暨急性胰腺炎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南京开幕。近千名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全国军队及地方医院的广大医护人员莅临现场。会议以“多学科、协作、创新”为主题,为消化科、ICU、外科、急诊科等学科同道就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推荐意见解读、实践及研究内容提供了共同交流的平台。
大会执行主席、南京总医院李维勤教授表示,在以前,SAP是个孤独的事业,在消化、外科、ICU等仅有少量医生在从事SAP的诊治工作。而如今,来自多学科的专家正在不断推进SAP的诊治水平;APnet平台覆盖了2300多家医院,进行学术交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会上成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医联体。该医联体是一个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级诊疗、共同发展为原则,以强基层、建机制、分级诊疗为目标的全国性非赢利性医疗联合体。目前已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0余家医院加入。李维勤教授表示,医联体的建立有助于更深一步的合作和交流,使SAP的诊治事业不再孤独。
主题报告
多学科协作 共同攻克重症胰腺炎治疗难题
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介绍了SAP治疗方案的演变与目前SAP治疗上仍存在的难点问题。他表示,1997年,南京总医院成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心。SAP的治疗目标是:早期预防感染,后期有效控制感染。治疗过程中注意维护患者的器官功能,尽量减少对患者生理的扰乱,优先采取新技术、非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当非手术治疗不足以维持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稳定时,继用手术治疗。
黎院士分析了199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南京总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心收治的4137例胰腺炎患者。可以看到,中心这些年来在胰腺炎患者治疗措施上的演变,如过去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应用胰酶拮抗剂,如今不再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变化;实现以人工器官支持为主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治疗;脓肿坏死组织的清理从剖腹引流、坏死组织清理逐步发展为2007年的微创引流处理,并建立了SAP坏死感染的微创引流技术路径;并发症如腹腔间隙综合征、腹腔大出血、肠瘘的处理也越来越成熟。
然而,SAP治疗仍存很多难点问题。首先,对于AP从轻症到重症的生理病理改变了解不确切,是“难”中之重。目前认为,肠黏膜损害、感染与胰腺坏死密切相关。其次,门脉系统炎症与栓塞。南京总医院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心分析2012-2015年979例SAP患者发现,159例(16.2%)患者并发门脉系统血栓,84.9%(135例)的血栓患者存在胰腺实质坏死。SAP并发腹腔出血也是难点问题,发病率达22.5%,原因包括炎症、损伤、门脉高压、假性动脉瘤等,死亡率达34%。黎院士表示,难点虽多,在多学科研究和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正确看待脓毒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管向东教授介绍了近年来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面的大样本研究。2001年River等发表的单中心研究显示,相较于标准治疗方法,脓毒症患者EGDT治疗可减少患者院内死亡率(46.5%与30.5%)。但2014-2015年相继发表的3项多中心研究——ProCESS、ARISE、ProMISE,均得出了脓毒症患者EGDT治疗的阴性结果,ProMISE研究甚至认为EGDT会增加患者器官坏死以及ICU住院时间。
管教授分析了这些研究结果相悖的原因,同时分享了2016年拯救脓毒运动(SSC)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管理国际指南的相关内容。指南认为,ProCESS、ARISE、ProMISE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包括脓毒症整体管理已经发生变化;在随机入组前,已开始液体复苏,>30 ml/kg。因此,专家组认为,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得出的研究结论,需要小心对待以及慎重解读。而River的研究对如何理解“复苏”提供了思路,这些概念到现在仍是非常重要的。
指南推荐,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是医疗急症,应立即进行治疗与复苏。对脓毒症导致的灌注不足患者,在第1个3 h内至少给予30 ml/kg晶体液静脉灌注(强推荐,低证据质量)。早期液体复苏后应通过反复评估血液动力学状态以指导后续的液体复苏。用动态指标来预测液体反应性比使用静态指标好(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内镜微创治疗SAP地位攀升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吕农华教授介绍,AP治疗的理念和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治疗理念上,崇尚早期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出现局部坏死感染时再行手术治疗;治疗模式上,强调多学科合作,ICU为主导的生命监测与早期器官维护。这些变革使内镜微创治疗在SAP诊治中越来越重要。包括早期病因去除和后期并发症的处理。
吕教授介绍了经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利用内镜确诊SAP合并应激性溃疡,超声内镜(EUS)诊断特发性AP、胆管微小结石,胆源性胰腺炎内镜微创治疗、SAP后期的内镜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并分享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ERCP绿色通道经验,以及内镜下感染性胰腺坏死引流清创术的微创阶梯式干预流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SAP多团队的协作诊治,包括消化科(普通病房、ICU)、消化内镜中心、胰腺外科、影像科、药剂科、营养科等。吕教授表示,多学科合作是SAP治疗的最好模式,可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具体病情,发挥医院的技术特长。
防治复发性AP关键在病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李非教授介绍,临床上,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并不少见,占20%~40%。
RAP的临床处理意义是尽早寻找病因,阻止AP再次发作,阻止AP可能向慢性胰腺炎(CP)进展。RAP的诊断标准是:2次或以上AP独立发作;发作期间炎症完全吸收(两次发作至少间隔3个月);组织及功能上无CP的改变。
李教授表示,积极寻找病因是预防和治疗RAP的关键。RAP的病因学诊断流程中,Ⅰ级评估诊断包括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CT,诊断率达70%~90%;Ⅱ级评估诊断包括内镜检查、基因检查等。随着诊断技术进步,大部分RAP患者可得到病因学检查,少数患者在临床上经Ⅱ级评估诊断仍无法明确病因,如真性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TIRAP),约占30%。RAP的病因包括胆石症、酒精性、特发性、遗传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高钙血症、药物等。
RAP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一般治疗,一般治疗为进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和处理并发症;病因治疗包括药物、内镜、外科等。
(下转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