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中国心梗注册采用“众筹”模式

分中心提供>500例患者资料,随访率>95%可使用全国数据

时间:2017-11-15 09:40:50来源:未知作者:杨进刚 许奉彦 董杰 阅读: 125673

8月6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十二五)“心血管疾病关键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项目组与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在CHC 2015召开期间,共同签署了关于大数据应用战略合作项目。该战略合作计划为期3年,建立新型科研合作和交流平台,探索中国心血管病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模式。

“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实现国家整体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杨跃进教授谈到,“我们有责任建立一个集临床、医疗质量提升、科研协作和数据共享的平台,以提高各级医院的临床及科研水平和临床水平,造福患者。”

据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于2013年启动。基于此平台对协作医院常规诊疗进行监测和指导、危重疑难患者的重点指导。

在此次大会上,来自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的八位分中心研究负责人汇报了自己在该研究平台上的数据。杨跃进教授认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已经成为“众筹”平台,研究分中心提供500例以上患者资料,随访率超过95%就可以使用全国的数据,除可分析自己的资料外,还可以使用全国的资料分析和文章写作,而且项目组提供统计分析服务。

在中国心梗注册研究的基础上,筹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辉瑞大数据应用中心的合作平台,整合来自医疗机构和跨国药企等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将更好支持平台的推广和实施,为提高协作医院医疗科研及诊疗水平贡献价值。

据悉,该中心成立后将启动一系列培训和大数据挖掘分析项目,为心肌梗死等患者的优化管理提供中国证据,建立专科化的纵向的知识整合性医联体,通过辅助诊疗系统、电脑自动化病例评估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医院临床业务能力、规范医院诊治,并对协作医院进行一系列科研能力培训,提升协作医院整体科研水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水平。



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

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

blob.png

8月7号,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经投票选举,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东风教授当选为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会还选举了6名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中心马吉祥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牟建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志杰教授。委员会共有委员99人,常委30人。

中华预防医学会杨维中副会长指出,中青年心脏病突发是非常危险的社会现状,预防中青年早期死亡 、让中青年人少得病和晚得病是非常重要的保健任务。

霍勇教授强调,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根本上在于预防。临床医生应站在心脑血管病上游,倡导和实践预防工作;此外,应积极地与流行病学家、统计学家多合作,以明确把握疾病的整体规律形势,在群体疾病研究方面更进一步;最后,要从公共角度来预防,推动公众教育,并强调临床医生参与预防工作的必要性。

当选主任委员后,顾东风教授指出,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未来将尽最大的努力整合医生的意见、团结大家的力量,把全国心脏病预防和控制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为我国心脏病预防和控制作出实质性的工作,力争为促进全民心血管健康多做贡献。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