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发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浪教授
至今,回忆起2017年11月,在“中国-东盟冠心病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会场上,与当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学习的两位师兄聚在一起的情景,仍然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李浪教授激动不已。
李浪教授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一同学习的两位师兄Bambang Budiono教授和谭宁教授合影
“我们在新加坡的收获,不仅是技术层面,还有先进的理念、前瞻的国际视野和温暖的医学人文。”回国后的李浪在这种理念、眼光和视野的激励下,不断追求创新,与他的师兄一起在各自的国家做出了更大的成绩。如今,他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的中国古训,把所发展的新技术反哺和帮助更多相对落后的东盟国家,以推动当地心血管疾病防治发展。
中国医疗与东盟形成互补
2003年,李浪在世界一流心脏中心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心脏中心深造。主攻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并开展了多个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因出色的成绩,在2003年第26届美国造影与介入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他代表新加坡国立心脏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进行报告和大会交流。同年,他带着骄人的成绩回国。
14年前,国外媒体报道李浪教授与Bambang Budiono教授的跨国友谊
2017年在“中国-东盟冠心病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会场上李浪教授与Bambang Budiono教授再次相聚
时值中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与东盟各项合作势头强劲,李浪回国后,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将在新加坡所学的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他发现,中国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在冠心病防治方面,和东盟国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例如,相似的发病率、相似的危险因素……
为加强区域发展,促进国际交流,搭建冠心病诊断、治疗、预防及介入诊疗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与探索平台,2003年,李浪发起首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
2013年,随着 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唯一出海口,其区位优势凸显,特别是在聚焦医疗合作优势方面,我国在医疗领域所取得的较大成就和丰富的经验,恰好与东盟国家的医疗现状形成了互补性。
广西医科大学是中国接受东盟各国留学生最多的医学院校,帮助他们提升医疗技术,回国后更好地改善当地医疗水平。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在冠心病介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一大盛会,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临床医生在冠心病防治与介入诊疗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多方共赢。
我培养的印尼医生成为了当地骨干
目前,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内科已经与印尼、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这些国家都选派介入心脏病临床医生到心内科学习进修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李浪教授与东盟青年医师在一起
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李浪深切地体会过远离家乡、文化、语言、饮食方方面面的不习惯。医院为照顾东盟国家的习俗,提供了很多方便。例如根据不同时间点的祷告习惯,医院在手术室里专门划出一个房间,方便留学生祷告。对东盟国家宗教文化的尊重,也是吸引和让海外留学能够有比较恒定性重要的一项条件。
一位已经结束培训回国的印尼医生Luly,初到中国时只能做最基本的一些介入诊疗技术,通过一年的学习,他掌握到很多复杂的冠心病介入手术技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他在中国也收获到来自东盟各国的国际友谊。在通过印尼医生的各项反馈中,最真切的感受是,“丝毫没有孤单和海外留学各种的不便”、“技术提高很快”。
每年召开的“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都会设立“中国东盟青年医师英文病例交流大会”,李浪把曾接受过培训的东盟医生请回来作病例交流,提高中国和东盟青年医师介入治疗水平、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每当看到他们站在台上介绍各自在国内救治各种复杂冠心病患者,李浪都倍感欣慰。他告诉《医师报》记者:“现在我们已经培养了几批印尼和孟加拉的心脏介入医生,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各种先进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回到当地已经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
作为中国一带一路介入心血管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委,李浪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东盟进修医生,先后获得一带一路介入心脏培训“杰出贡献奖”和“杰出带教奖”。
一方面是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是体系推广。目前中国心血管急救体系已形成以胸痛中心体系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明显提高我国心肌梗死救治的效果和效率。李浪认为,东盟国家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从标准到体系建设仍然是空白,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疗,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如能将国内胸痛中心的标准和体系建设推广到东盟欠发达国家,一定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他目前正在努力推动的一件大事。
“我今天做学科建设也好,管理也好,很大程度上,视野眼光和想法都得益于当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陈淮沁、林延庭教授等老师给我的影响。所以,当我们成长以后,我们有责任去反哺,或者说是回报他人。”李浪说,老师不希望成为学生永远丢不掉的“拐杖”,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更要有大国胸怀和使命担当——这也是作为中国的一名临床医生和带教老师应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042025
直面痛点 通络药物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难题提供“全新解法”
-
07-012025
筑牢用药安全网,专家把脉黄冈药事管理,共绘区域药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new新技术与伦理问题如何并驾齐驱——“脑机接口技术中的伦理挑战与法律因应”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6-30 -
new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京召开
2025-06-30
-
多靶点干预重构慢病管理体系 循证助力破解微血管病变防治难题
2025-06-28 -
全周期综合管理 打出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组合拳”
2025-06-26 -
破解心血管疾病治疗难题 通络药物引领慢病防治“中国方案”
2025-06-17 -
破局前列腺疾病诊疗困局 夏荔芪胶囊开辟“治补结合”新路径
2025-06-04 -
聚焦临床痛点 筑牢前列腺疾病防治中西医结合防线
2025-06-03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