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血小板制品为什么那么“娇气”?

时间:2020-01-16 10:00:00来源:未知作者:罗昭玲 阅读: 127630

说起血液制品的保存,血小板绝对算得上血液成分大家庭中的“另类”,它的储存、运输条件苛刻,与全血、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完全不同:首先必须用有“呼吸”功能的血小板专用保存袋,其次要存放在血小板专用恒温振摇保存箱中,温度恒定在20~24℃,整个保存过程需持续振摇,其频率为50~60次/min,振幅为5 CM,即使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保存期最多也仅为5 d,在开放环境下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保存期仅有24 h,保存时既要防止血小板聚集和激活,也要维持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运输时要用隔热条件较好的容器,同样要在20~24℃,不能剧烈振荡,以免损伤血小板,血小板为什么这么怕冷又这么“娇气”呢?

首先从血小板的代谢说起:血小板在人体内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于有氧代谢,离体后在缺氧状态下,有氧代谢被迫中止,开启无氧条件代谢模式——糖酵解旁路代谢,其代谢终产物为乳酸和CO2,这些酸性代谢产物会迅速降低血小板和血浆的PH值,目前血小板离体后的保存介质就是血浆,它是血小板暂时居住的“家”,这个“家”的环境(血浆的pH值)直接影响血小板的寿命和功能,研究证实血小板保存的最佳pH值是6.6~6.8,如果pH值<6.2或>7.4,血小板的形态将由盘状变成球状,这种改变一般不可逆,严重影响血小板质量和功能。如果袋内的CO2能释放出来,就可降低酸性代谢产物在血袋内的积累。所以血小板需要保存在有气体交换功能的专用袋中,这种血袋就像人体“呼吸”一样排出CO2吸入O2,使血小板制品的pH值得以维持,甚至可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时间。由此可见,血浆的pH 值首先取决于血小板在保存过程中的代谢,血小板的代谢又与保存袋中的氧含量有关,氧含量的高低又受保存袋对氧气的通透性的影响,也就是说血浆的pH值、血小板的代谢、保存袋中的O2含量这几个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影响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血小板储存在具有一定振摇频率的专用恒温箱中,轻微均匀的振摇不但可以维持血小板良好的形态,避免血小板聚集成团块,防止长时间静置后因重力因素使血小板沉降和积聚,也对维持气体交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细菌污染是影响液态血小板制品长时间保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血小板的最佳储存温度也为各种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血小板中的细菌污染源主要来自于献血者,尽管采血前进行了严格的消毒,采集过程中也保证了无菌操作技术,但是消毒不能保证杀灭皮肤上所有的细菌,位于皮肤深层如毛囊、皮脂腺中、黏附于针眼周围组织上的细菌和皮肤碎片,仍然会随着采集过程进入血小板制品中,这部分细菌会和液态血小板一起长时间存活于20~24℃的环境中,迅速生长繁殖,统计数据表明输入常温保存血小板的受血者发生败血症的概率约为0.04%。还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制品在常温保存时,遭受细菌污染的概率是低温保存时的10倍。国外学者等研究认为:血小板保存7d仍保持良好的体内功能,但是保存7d以上的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生长检测合格率明显降低,所以血小板制品5d保存期难以突破的原因之一是细菌污染问题没有解决,再则,血小板在人体内的自身寿命本来也只有7~9d,这一点也决定了它离体后不能长时间保存。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