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哲思杂想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哲思杂想/详情

历史是一面镜子

时间:2020-05-07 14:12:28来源:未知作者:张运 阅读: 167180

1945年2月,二战时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美丽的黑海港市雅尔塔,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影,坐在两旁的丘吉尔和斯大林春风得意,而位于中央的罗斯福却面容憔悴,当时很少有人知晓,罗斯福已重病缠身。1935年,罗斯福53岁,血压136/78 mmHg;1944-1945年,血压达180~230/110~126 mmHg,出现慢性心衰和肾功能衰竭;雅尔塔会议期间,血压达260/150 mmHg。罗斯福所接受的治疗包括苯巴比妥、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和洋地黄。雅尔塔会议后2个月,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死于脑出血,年仅63岁。雅尔塔会议后8年,斯大林死于高血压并发的脑出血,享年74岁。雅尔塔会议后20年,丘吉尔死于卒中,在此之前,他曾发生过10次卒中,享年91岁。

image.png

这3位巨头联手战胜了世界上最凶恶的法西斯,但却死于一个共同的敌人:高血压并发的卒中。令人不解的是,这3位国家元首均未接受过降压治疗,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翻开历时百年的高血压研究档案。

image.png

1896年  意大利医生Riva-Rocci S研制成功袖带血压计,但只能大致测量动脉收缩压。

1905年  俄国医生Korotkoff N对其改进并加用听诊器,发明了以柯氏音估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新方法,此法仍是目前血压测量的基本方法。

1911年  德国医生Frank E首次命名病因不明的高血压,英文译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essential”的英文含义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故其本意是“必需性高血压”。当时的学术界认为,血压升高类似于病原体感染时的发热,其治疗应针对感染而非降低体温。“essential hypertension”沿用至今,特指“原发性”高血压,但已失去单词原意,变成见证历史的“古玩”性词汇了。

1931年  美国心脏病学之父White PD写道: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代偿机制,不应试图降压。同年,英国心脏病学家Hay J在BMJ发表“血压升高的意义”的学术讲座。他指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最大的危险是发现血压升高,因为一旦如此,一些傻瓜就会跃跃欲试地去降压。

1946年  国际名著“Tice' Practice of Medicine”的作者之一Scott写道,体循环血压的升高,难道不是为了保证心脑肾更加正常的循环而产生的自然反应吗?许多必需性高血压患者不仅无需治疗,且不治疗状态更好。同年,美国心脏病学家Friedberg CK首次提出,低于200/100 mmHg为轻度的良性高血压,无使用降压药指征,只需继续观察,心理安慰,轻度镇静和减轻体重。这些来自国际权威教科书和资深专家的说教,对于高血压的研究和干预产生了深远影响。1966年,国际权威教科书仍认为动脉疾病是高血压的原因而非结果,使用降压药是在治疗“血压计”而非治疗患者。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一些专家仍坚持认为,不应只治疗血压的“数字”。

1960年  国际上首次出现了血压分类:1级(轻度)高血压为150~200/90~120 mmHg,2级(中度)高血压为180~250/110~150 mmHg,3级(重度)高血压为190~250/120~160 mmHg。建议对大多数1级高血压患者不予治疗,部分患者可给予镇静剂、低盐饮食和氯噻嗪。

1977年  美国高血压指南JNC-1发表,建议当舒张压≥105 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舒张压90~104 mmHg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目标是<90 mmHg。

1980年  JNC-2发表,高血压定义为舒张压≥90 mmHg,1级(轻度)高血压为舒张压90~104 mmHg,2级(中度)高血压为舒张压105~114 mmHg,3级(重度)高血压为舒张压≥115 mmHg。建议对舒张压≥90 mmHg的患者起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舒张压<90 mmHg。

1984年  JNC-3发表,首次重视收缩压,成人高血压定义为≥140/90 mmHg,正常血压<140/85 mmHg,血压高值为舒张压85~89 mmHg,轻、中和重度高血压的舒张压分别为90~104、105~114和≥115 mmHg。当舒张压<90 mmHg时,收缩压140~159 mmHg为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建议对于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起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压<140/90 mmHg。

1988年  JNC-4发表,成人高血压定义、分类和治疗目标同JNC-3。

1993年  JNC-5发表,首次同时重视收缩压和舒张压。成人高血压定义为≥140/90 mmHg,正常血压<130/85 mmHg,血压高值为130~139/85~89 mmHg,1期(轻度)、2期(中度)、3期(重度)和4期(极重度)高血压的界限值分别为140~159/90~99、160~179/100~109、180~209/110~119和≥210/120 mmHg。建议对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起始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压<140/90 mmHg。

1997年  JNC-6发表,添加了理想血压<120/80 mmHg,3期高血压≥180/110,其余分类和治疗目标同JNC-5。

2003年  JNC-7发表,将JNC-6的理想血压改称为正常血压,将其正常血压和血压高值合称为高血压前期,将2期和3期高血压合并为2期高血压,一般治疗目标是血压<140/90 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的患者,治疗目标<130/90 mmHg。

2014年  JNC-8发表,建议对于≥60岁的患者,治疗目标是<150/90 mmHg,对于≤60岁的患者,治疗目标是<140/90 mmHg。

2017年  JNC-9发表,成人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Hg,正常血压<120/<80 mmHg,血压高值为120~129/<80 mmHg,1期高血压130~139/80~89 mmHg,2期高血压≥140/90 mmHg。建议对于血压≥130/80 mmHg的患者起始药物治疗,一般治疗目标是血压<130/80 mmHg。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对于高血压研究历史的回顾,有哪些启示呢?

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历经真理和谬论的百年争论,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终于从“不应治疗”变为“必须治疗”,从“抢救高危”转向“防治低危”,高血压的定义和治疗目标不断下移,标志着高血压防线不断前移,“目标下移,关口前移”,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科学的发展需要敢吃螃蟹的人。早期试用交感神经切除术、致热源注射、低蛋白和低盐饮食治疗高血压危象的医生和患者,是首先证明降压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英雄,而一批享有盛誉的国际权威却起到了长期阻碍高血压研究进展的作用。这个教训提示,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坚持科研创新,坚持证据当先,才能保证科学的健康发展。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真相。德国著名戏剧家Brecht B有一句名言:“科学的目的不是打开一扇通往无穷智慧的大门,而是划出一条防治我们无穷错误的界限。”科学不能告诉我们将来对在何处,只能告诉我们过去错在何处。

JNC-9的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遵循科学性还是坚持实用性,这使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现代智叟说,高血压这座山本来就很高,现在海平面又降低了,这座山就更高了,如何挖得平呢?现代愚公说,我们坚持挖山不止,一定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和我们一起挖这座山,为何挖不平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81)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