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老年人失眠的五种调节方法

时间:2020-07-23 14:25:53来源:未知作者:罗毅平 阅读: 77873

由于年纪增加,老年群体的身体各项机能出现退化,导致失眠成为老年群体的普遍现象。因为失眠的出现,对老年人的身体和生活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没有充足的睡眠白天往往会出现困乏的情况。而很多人面对失眠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使用安眠药,然而安眠药有一定的副作用。针对老年人群体失眠的措施可以采用一下这几类方法:

调整生物钟  想要避免失眠,要做好对自己生物钟的调整。老年群体要尽量于户外度过每天的黄昏,太阳下山前去户外散散步等,让身体感受阳光,缓解困倦感;清晨要防止受到光线刺激,使老年群体生物钟和自然周期保持同步。若需要午休,下午3点前进行午睡是比较合适的,但长时间午休会造成精神的不振,且过迟午睡也会对晚间睡眠造成影响。

改善睡眠的环境  因为老年人腰腿不是很灵便,不适合睡一些软床,人一旦睡上去可能会陷于其中,容易导致腰酸的背痛感增加,因此要选择硬板床睡。在睡觉前,要注意对家中的电器、防盗门和卧室门等关闭,可半开窗户,促进室内的氧气供应;对睡垫可以进行适当加厚,确保舒适度,还要注意枕头高度的调整,避免太高或者太矮对睡眠舒适度造成影响。

饮食调整  通过健康和合理饮食能够促进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升。如小米能够实现健胃、安眠、和脾的效果,因为小米内谷氨酸十分丰富,能够促进人出现困倦感,把小米熬成粥在睡前吃,就能够促进睡眠;同时蜂蜜对缓解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在每晚睡前用50g蜂蜜通过温水冲饮就能够促进睡眠;在睡前饮用一杯牛奶也能够起到催入睡的效果,此方法也适合中老年群体。

调节心态  往往生活中的事物较为复杂,如朋友的离去、亲人的不和与经济方面的困难等,都可能会对老人心态造成影响,进而造成失眠,这就需要患者及时做好心态的调整。很多患者出现失眠是由于太纠结白天的某件事而造成的,因此失眠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豁达心胸,避免过度焦虑而导致失眠。

尽量不使用安眠药  当老年人出现失眠后,一定不要着急使用药物,要先找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于入睡早而导致失眠,还可能是白天睡得太多导致的,还有的是因为身体方面的疾病而造成,所以一定要找对原因,对症进行治疗。

常用的安眠药有一定副作用,目前临床上所用安眠药主要是苯二氮类的药物,其药物学的分类属于抗焦虑的药物,主要作用是实现情绪的稳定,并对焦虑与紧张的状态缓解,达到松弛肌肉与改善睡眠的效果。此类药物比较常见的有佳静安定和氯硝安定,这类药物尽管安全性范围比较大,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也比较小,也没有肝毒性,但如果长期的使用是会出现耐受性以及依赖性的,甚至还会成瘾、出现戒断的反应等症状。当老年人出现睡眠多梦的情况,常错误的认为失眠通过安眠药治疗。

另外,在老年人对安定类的药物服用后,易出现轻微的头痛、嗜睡和乏力等反应,甚至还有一些会出现低血压、视力的模糊、呼吸的抑制、皮疹、忧郁、尿潴留和血细胞的减少等情况,则患青光眼、粒细胞的减少、重症的肌无力、心脑血管的疾病和前列腺的肥大等患者一定要慎用。

总之,老年人失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也是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了避免或者缓解老年人的失眠,一定不能盲目依赖安眠药,要找到失眠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促进睡眠。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