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民:华西人的心中有两个家
“以前组织上一次次给我帮助,我有义务回报党,哪怕能多添一个口罩,也是一份力量。我已是‘奔九’的人,但我会坚强地活下去,迎接我党战胜病魔、恢复生产、蒸蒸日上、国富民强的大好时光。”
这是89岁高龄的华西医院党员秦宜珈老人写给华西医院一封信,疫情暴发后,秦宜珈老人执意要向湖北捐款。由于行动不便,他便写下这样一封信,托外孙女连同捐款一起交到医院。“华西人的心中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另一个是国家。”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说:这便是华西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自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以来,李为民就进入了“战时状态”。作为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不仅要带领相关部门梳理医院各项防控流程与管理制度、完善抗疫工作整体布局,还要奔波于四川省内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为确诊患者查体、制定治疗方案,更少不了带领专家团队,利用5G技术与四川省内、武汉前线以及驰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的医疗队员实时沟通,以指导诊疗,并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
“疫情暴发以来,每一个华西人都很忙。他们用智慧、勇气与汗水谱写了百年华西的一个个感人篇章。”李为民说。
驰援武汉 华西派出最精锐部队
2月初,武汉市江汉区红十字会医院。17床患者摸索着戴上老花镜,在手机上寻找相机功能。他拉住前来查房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部书记罗凤鸣教授说:“我今年70多岁了,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我可以给您照个相吗?”
“好啊!”望着老人期盼的眼神,罗凤鸣站直身子,让他拍了一张满意的照片。
自大年初一,四川省驰援武汉第一人——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党支部书记乔甫登上列车的那一刻起,华西医院援鄂的勇士们就将命运与武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豪言“我是党员干部,我不上前线谁上前线?”的罗凤鸣,到被喻为“重症八仙”之一的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华西人为武汉、为四川,也为全国新冠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不论前线还是后方,川大华西倾情倾力。”李为民介绍,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华西医院成建制派出69名医护人员接管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又派出5批17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是国内派往武汉人员最多的医院。
疫情暴发之初,武汉医疗资源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医院床位爆满,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和家属混杂在一起。缺少防护物资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感染率很高。因此,华西医院在组建医疗队之初,就决定“一定要抽调最精锐的部队驰援武汉”。李为民介绍,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上资历的人才约20人,其中一半去了武汉抗疫一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5人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正当我国取得阶段性抗疫胜利的时候,国外疫情却愈演愈烈,川大华西再一次伸出援手。”李为民介绍,3月11日,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重症医学科小儿ICU唐梦琳护士长加入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支援意大利抗疫;4月16日,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教授带领11名四川省医疗专家,携带中国政府捐赠的医疗救治物资支援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
“有人说华西是一种精神,精神的内核是‘守卫家国,致敬生命!’”李为民说。
合理调配 华西交出抗疫出色答卷
2月10日,34岁的王先生走出隔离病房,成为华西医院第一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
“之前的14天,我的心情感觉就像过山车,感谢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我。”王先生说,刚住院时,他特别紧张,但医护人员都很照顾他、鼓励他,及时与他沟通各项检测的结果与病情情况,让他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我相信自己,更相信这里的医护人员们。”
每一次成功救治的背后都凝结着华西人的智慧与汗水。李为民介绍,1月16日,四川省卫健委医政会议通报了国家卫健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要求后,医院立即制定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预案》。同时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小组及医疗救治专家组,对疫情监测、预检分诊、应急处置、医疗救治、院外会诊、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布置。
1月25日,大年初一,华西医院从战备状态进入战时状态,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与新冠肺炎救治相关的临床科室人员马上回院上班。医院同时启动了防护物资的采购和募集工作,以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疫情暴发以来,华西医院所有员工实现了“零感染”;华西医院接管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期间,所有危重患者无一死亡;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的抗疫成绩同样出色。李为民表示,这其中,华西医院建立的中国第一支世界最高级别的Type3 EMT(国际应急医疗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亦是关键。他指出,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中,应充分考虑医护人员所属学科的分布。此次疫情不仅具备肺炎和传染性质,更多是多病症的问题,因此华西医院在配置呼吸科和感染科医务人员外,还调配了重症医学科、心脏和内分泌等学科同步支持。并配备了呼吸治疗师和给氧工程师保障救治过程中的氧气供应。此外,华西医院对重症患者进行了“三色划分法”,对红区患者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
“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是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也是华西管理的精髓所在。”李为民说。
科技支撑 华西为平民情感插上翅膀
“患者李女士,73岁,因‘头痛10天,呼吸困难5天’,于1月31日入院。我们对她进行了心电监护、氧疗等多种治疗,但现在仍呼吸困难。请问各位老师,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是应该加用药物还是加强呼吸支持?”
2月20日,通过5G远程会诊平台,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丹副教授向远在成都的李为民以及心脏内科、感染性疾病中心、放射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提出了治疗过程中的疑惑。在华西医院专家团队的远程支持下,李女士病情很快好转。
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四川省迅速反应,建立“四集中一5G”新冠肺炎救治体系,并以华西医院为中心,首批接入27家收治确诊(疑似)患者的医院开展协同密切的线上+线下立体联合抗疫救治工作。全国首例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省内首次跨区域新冠肺炎远程会诊……作为四川省新冠肺炎5G远程会诊系统的中心节点,李为民带领团队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省卫健委的指导下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5G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全省及武汉医院新冠肺炎远程会诊“一张网”。
“影像学对于新冠肺炎相关病情的诊断至关重要,而5G技术所具备的高清晰、低延时、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让远程诊疗达到和面对面治疗一样的效果。”李为民表示,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远程诊疗也可降低传染概率。“通过专家们对典型病例的分享和多学科专家的会诊,可以让我们对病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讨论,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总结经验。这对提高救治效果有很大的好处,也对后方医院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截至5月20日,四川省内共收治561例新冠患者,其中接近20%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基本上,每一位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我都会组织专家依靠5G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进行会诊,制定专属的治疗方案。”李为民表示,四川省地域广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利用5G技术支撑的远程诊疗,可使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患者不用千里迢迢,便可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可以说,是科技给华西的这份‘平民情感’插上了翅膀。”李为民说。
防治结合 华西为区域医疗中心做出表率
“2003年非典暴发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此次新冠疫情依然暴露出了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短板……”2020年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为民呼吁:应建立起防控治一体的应急救治体系。
李为民指出,由于职能分工,医院往往更加关注患者的诊疗,对防疫工作有所弱化,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也有待提高。面对疫情,传染病医院综合救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也有待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当地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的作用,建立起集防控、救治于一体的应对体系。
李为民表示,传染病院需要有综合性医院的支撑。在“平时”作为一家综合性医院提供服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将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这样设置之下,相关的硬件条件也具备了,防控的理念、能力也具备了,而多学科支持的团队也培养起来了。”李为民表示,国家应建立起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医疗中心,在相应区域起到龙头作用,形成全国性的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最困难的情况。”
“作为医生,我们不能将视野局限在治病上,而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07-08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