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能清气朗,好“孕”关怀:生殖健康有好孕全国系列科普直播

时间:2025-09-14 12:02:49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阅读: 457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生殖健康已成为关乎家庭幸福、人口发展的重要议题。当下,不少备孕人群面临着生殖健康知识匮乏、在备孕途中误入误区却茫然不知,对专业、权威的科普指导需求迫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我国女性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升广大人民对生殖健康的全新认识,以及对不孕不育诊治新理念、新技术的正确了解。2025年9月11日,由远大医药赞助,巢内网推出“能清气朗,好‘孕’关怀:生殖健康有好孕全国系列科普直播”活动。

本场直播活动邀请了8位国内妇产、生殖领域专家进行科普专题讲座、患者答疑讨论,共同推动生殖医学科普知识与新技术的交流传播,为建设健康中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特邀嘉宾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铭医生、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王冬梅医生、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刘素琴医生、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嘉文医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朱慧医生、河南省人民医院耿嘉瑄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雅琴医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克华医生。本次活动反响空前强烈,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互动。

大会主席张铭医生致开场辞

图片1.png

本次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铭医生致开场辞,生育健康和优生优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当下,国家和社会面临生育力不断下降的挑战,对生育健康和优育理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那么如何帮助育龄期的人群做好助孕、优孕的工作呢?本场直播承载着搭建专业健康交流平台的使命,借由传递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助力更多家庭叩响 “好孕” 大门,为我国生殖健康事业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王冬梅医生进行科普分享

图片2.png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王冬梅医生以“关爱女性,助力好孕”为主题进行讲解。王冬梅医生从孕前优生咨询及健康检查、不孕不孕的常见原因及试管婴儿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卵巢作为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和生殖器官,其卵泡发育、激素合成等过程需要大量能量。王冬梅医生强调辅酶Q10是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的关键辅酶,能为卵巢细胞提供充足“动力”,支持其日常生理活动助力好孕。

刘素琴医生进行科普分享

图片3.png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的刘素琴医生以“备孕不迷茫,迎接好运来”为主题进行讲解。刘素琴医生开场对首次就诊的患者给出就诊建议,并从AMH值解析、备孕生活建议、检查项目详解常规、助孕方式等角度进行介绍。最后刘素琴医生建议患者了解孕前检查的重要性,对医生保持信任,保持积极心态和医生一起迎接好运的到来。

徐嘉文医生进行科普分享

图片4.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嘉文医生以“卵巢保养的秘诀”为主题,从卵巢功能的初步认识、评估卵巢、保养卵巢及如何避开保养的误区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建议女性每年体检,尤其高龄且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应尽早到生殖专科进行卵巢功能及生育力评估,及早发现卵巢功能减退、筛查有无不孕症。卵巢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包括不良生活方式、疾病、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联合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卵巢功能减退导致的不孕不育,日剂量30mg辅酶Q10,可改善卵巢储备和卵巢反应。

朱慧医生进行科普分享

图片5.png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朱慧医生以“孕前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为主题进行讲解,并从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愉悦的心情、丈夫的参与、支持等角度进行了相关分享。同时,朱慧医生建议女性孕前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衣食住行——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心态平和、远离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注意休息、娱乐。

现场答疑

图片6.png

在大会尾声河南省人民医院耿嘉瑄医生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雅琴医生在线上针对备孕及孕早期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备孕是夫妻双方共同的准备过程,需从身体、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同步发力,提升受孕概率与卵子、精子质量。孕早期是胚胎器官分化的关键时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需重点做好保胎、营养、防护等工作,为母婴健康筑牢基础。

大会主席张铭医生总结

图片7.png

本次能清气朗,好“孕”关怀:生殖健康有好孕全国系列科普直播,四位授课专家及两位答疑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干货内容。精准聚焦了育龄夫妻备孕生育关键阶段相关知识,互动答疑环节贴近患者实际生活,切实解决生育关键阶段的健康难题,为家庭平稳度过备孕及孕早期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何怀上孕、怀好孕、安全生产、养育健康的孩子,是妇产、生殖领域一直关心的问题。未来,我们也将持续深耕,为更多家庭的 “好孕” 之路保驾护航,助力每一个生命健康启航。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