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解析结肠易感、回肠“无恙”之谜:我国专家锁定CD160分子靶点,补齐肿瘤免疫治疗缺口

时间:2025-09-15 21:01:08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丁楚杰 李晓丽 阅读: 515

在众多的消化道肿瘤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上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结肠癌高发,而紧邻的回肠几乎“刀枪不入”。为什么相邻的两个器官,对肿瘤的“抵抗力”却截然不同?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疾病基因及分子靶点创新研究”头雁团队郑桐森教授、郝大鹏教授联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揭示了这一“百年未解之谜”的免疫学根源,同时锁定了一个全新的抗癌靶点——CD160+CD8+T细胞亚群,这一发现不仅为科学家破解肿瘤易感性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未来结直肠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新策略。

在黑龙江省头雁行动计划的支持下,郑桐森、郝大鹏团队聚焦人体消化道的两大关键部位——回肠和结肠。科学家形象地打比喻:消化道犹如一条“高速公路”,回肠和结肠是两段紧邻的路段,但“肇事肇祸”的肿瘤往往发生在结肠处,而回肠则几乎安然无恙。专家团队通过最新的单细胞测序等前沿技术,仔细“扫描”了两段肠道的免疫系统。结果首次发现,回肠里一种特异富集的CD160+CD8+T细胞亚群,兼具强大的抗肿瘤细胞毒性与抗终末耗竭功能,这些细胞亚群像“特种部队”一样,不仅火力强大、杀伤精准,而且持久耐力突出,能够及时捕杀肿瘤细胞。相比之下,结肠中的这类“卫士”数量不足、功能弱化,使得肿瘤更容易“趁虚而入”。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CD160分子是这支“特种部队”的“核心装备”。缺少CD160分子的助力,免疫细胞就像失去了攻击的利器,不仅肿瘤杀伤能力被严重削弱,还容易导致终末耗竭的“败局”,并在临床造成PD-1单抗治疗耐药。团队通过多种小鼠结肠癌模型验证,如果增强CD160信号,则能有效激活T细胞的杀伤功能,抑制肿瘤生长。这意味着CD160不仅是揭开谜题的“关键密码”,更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近年来,以PD-1/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改变了与肿瘤博弈的格局,但晚期肠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患者获益有限且容易耐药,严重影响预后。专家评价指出,CD160这一路径的发现,补齐了免疫治疗的“缺口”。同时从分子和免疫学角度,为全球科学界探索“为何不同部位对肿瘤易感性不同”提供了宝贵线索。展望未来,如果能基于上述机制研发新药或新型细胞疗法,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更持久、更广泛的“治疗红利”。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经获国家专利授权,为后续转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1.png

2.pn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