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结肠易感、回肠“无恙”之谜:我国专家锁定CD160分子靶点,补齐肿瘤免疫治疗缺口
在众多的消化道肿瘤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上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结肠癌高发,而紧邻的回肠几乎“刀枪不入”。为什么相邻的两个器官,对肿瘤的“抵抗力”却截然不同?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疾病基因及分子靶点创新研究”头雁团队郑桐森教授、郝大鹏教授联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揭示了这一“百年未解之谜”的免疫学根源,同时锁定了一个全新的抗癌靶点——CD160+CD8+T细胞亚群,这一发现不仅为科学家破解肿瘤易感性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未来结直肠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新策略。
在黑龙江省头雁行动计划的支持下,郑桐森、郝大鹏团队聚焦人体消化道的两大关键部位——回肠和结肠。科学家形象地打比喻:消化道犹如一条“高速公路”,回肠和结肠是两段紧邻的路段,但“肇事肇祸”的肿瘤往往发生在结肠处,而回肠则几乎安然无恙。专家团队通过最新的单细胞测序等前沿技术,仔细“扫描”了两段肠道的免疫系统。结果首次发现,回肠里一种特异富集的CD160+CD8+T细胞亚群,兼具强大的抗肿瘤细胞毒性与抗终末耗竭功能,这些细胞亚群像“特种部队”一样,不仅火力强大、杀伤精准,而且持久耐力突出,能够及时捕杀肿瘤细胞。相比之下,结肠中的这类“卫士”数量不足、功能弱化,使得肿瘤更容易“趁虚而入”。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CD160分子是这支“特种部队”的“核心装备”。缺少CD160分子的助力,免疫细胞就像失去了攻击的利器,不仅肿瘤杀伤能力被严重削弱,还容易导致终末耗竭的“败局”,并在临床造成PD-1单抗治疗耐药。团队通过多种小鼠结肠癌模型验证,如果增强CD160信号,则能有效激活T细胞的杀伤功能,抑制肿瘤生长。这意味着CD160不仅是揭开谜题的“关键密码”,更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近年来,以PD-1/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改变了与肿瘤博弈的格局,但晚期肠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患者获益有限且容易耐药,严重影响预后。专家评价指出,CD160这一路径的发现,补齐了免疫治疗的“缺口”。同时从分子和免疫学角度,为全球科学界探索“为何不同部位对肿瘤易感性不同”提供了宝贵线索。展望未来,如果能基于上述机制研发新药或新型细胞疗法,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更持久、更广泛的“治疗红利”。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经获国家专利授权,为后续转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解析结肠易感、回肠“无恙”之谜:我国专家锁定CD160分子靶点,补齐肿瘤免疫治疗缺口
2025-09-15 -
new第28届CSCO年会 |阿斯利康携手中国肿瘤领域变革诊疗迈向共同健康新时代
2025-09-12 -
new变应性鼻炎专病数据库暨益气通窍丸真实世界证据(RWE)项目全国启动会
2025-09-10 -
new应邀在全国乳腺炎性疾病学会上做专题报告:仲雷教授团队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治中取得新进展
2025-09-08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2025-08-26 -
中西医协同赋能慢病管理 破解糖尿病与心律失常防治难题
2025-08-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