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应邀在全国乳腺炎性疾病学会上做专题报告:仲雷教授团队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治中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5-09-08 09:09:45来源:医师报作者:衣晓峰 阅读: 279

乳腺炎性疾病是乳腺外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其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因为病因复杂、诊断困难、复发率高而备受关注。在今年9月6日于成都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乳腺炎性疾病学术会议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博士生导师仲雷教授应邀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与研究进展”为主题作专题报告,系统分享了他的团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仲雷教授介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容易与乳腺癌混淆、且复发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病的免疫学机制、病因学探索及综合诊疗路径方面逐渐形成部分共识,例如强调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主张个体化和多学科协作治疗等。然而,在病因是否存在病原学基础、激素用药与手术的取舍、抗结核治疗的合理性等层面,学界仍存在不同声音。仲雷教授指出,正是由于这些共识与争议并存,才使得该疾病成为乳腺外科炎症性疾病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在专题汇报中,仲雷教授系统回顾了近十年来他们团队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领域的探索历程。最初,这一疾病在临床中经常被误认为细菌感染性乳腺炎,患者大多接受抗生素及脓肿引流等传统处理,但疗效有限,复发率较高。仲雷团队敏锐地意识到其与常规感染性炎症存在本质差异,由此开启了系统的病因与机制探寻之旅。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逐步尝试采用糖皮质激素阶梯减量治疗,并在控制病情进展和减少手术需求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注意到长期使用激素所致的副作用。

基于此,仲雷团队结合国际前沿进展,积极构建局部激素注射、免疫抑制剂应用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诊疗模式,不仅显著改善了疗效与依从性,还参与制定了全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并率先将机器学习与多组学技术引入肉芽肿性乳腺炎复发风险预测与机制研究。今年8月,他们团队还牵头开展了一项“中国北方高寒地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多中心临床特征及靶向代谢图谱分析”,旨在进一步阐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特征,为未来的精准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借助网络药理学与多数据库分析,锁定了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的活性成分及免疫靶点,初步构建了潜在的免疫调控网络。同时,团队计划通过外周血免疫细胞检测、补体水平分析和动物模型实验等多层次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病与免疫失衡的密切关系,重点关注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等特征。未来,这一系列研究有望进一步凸显肉芽肿性乳腺炎在发病机制上的免疫学属性,并为中西医结合及个体化综合诊疗模式的优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循证依据。仲雷教授认为,这种“临床发现问题-科研深入探秘-成果回归临床”的双向转化模式,是他们团队取得佳绩的重要原因。通过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他们不仅改善了乳腺炎患者的预后,还有助于推动全国范围内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模式的更新。

仲雷教授的学术汇报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哈医大附属六院团队的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既有扎实的数据支撑,又展现出前瞻性的科研规划,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有益经验。仲雷教授表示,他们团队未来将继续深化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并依托多中心研究和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jpg

2.jpg

3.jpg

4.jpg

责任编辑:衣晓峰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