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精神健康 构建社区创新治疗模式
精神卫生问题既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突出的挑战之一。2017年9月24日,以“关爱精神健康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精神疾病创新治疗管理模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田晓犁秘书长、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马弘教授、台湾成功大学杨延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王高华教授、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精神卫生高峰会的院长和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新医改背景下精神疾病治疗与管理的创新发展路径。
田晓犁秘书长在会上表示,提升现有精神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患者临床需求,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与躯体疾病患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很难坚持主动服药,因此,建立便利的社区创新治疗模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当今社会公众对于精神障碍等医学常识的了解程度较低,社会偏见和歧视广泛存在,讳疾忌医的现象很多,关注精神疾病健康,创造一个崇尚科学、富有关爱精神的社会环境,是白求恩公益基金的重要目标。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的马弘教授介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精神障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有50%的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而中国只有8%的患者可以接受治疗;高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主要难题和挑战,有1/3患者在离开医院六个月以后复发,另有41%的患者在离开医院之后一年复发了。服药依从性低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接受全病程、系统性的治疗至关重要。马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医院社区一体化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覆盖全国,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社区康复体系正在建立中,‘重院内治疗、轻社区治疗’的态势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针对这一问题,包括长效针剂在内的方便社区使用治疗药物,以及医疗机构对社区治疗的主动指导,有望保持出院患者的疗效,减少复发,进而回归社会。
马弘教授解读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治疗状况
台湾成功大学杨延光教授介绍了台湾地区精神疾病治疗的模式,包括台湾精神医疗保险、个案管理或居家访式的鼓励、强制社区医疗等。杨教授最后总结:精神医疗必须包括药物、心理、社会、功能复健;精神医疗保险必须和所有精神医疗行为结合在一起;要考虑精神医疗患者的经济负担,一个好的精神医疗模式一定要有健全的相关模式配合。
在此次发布会上,王高华教授、马弘教授、刘铁榜教授、杨延光教授通过圆桌讨论,深入探讨了精神疾病目前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从左至右:王高华教授、杨延光教授、马弘教授、刘铁榜教授
王高华教授最后总结,我国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疾病的高复发率问题,大多数患者在院外。过去对院外的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够重视,今后应该加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治愈意志力不强,依从性不佳,导致服药不规范或者是不完整。如何预防复发,长效针剂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其安全性较好;精神疾病的问题不但是医疗问题,一定层面上也是社会问题,精神疾病的管理是综合的管理。预防精神病的复发不仅是精神病患者的需要,也是其家庭的需要、医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期待共同为中国广大精神疾病患者一起呼吁,一起努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252025
加快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
new时隔5年再更新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发布
新指南对重症肌无力治疗目标进行了更新
2025-07-24 -
new凝聚药学智慧,讲好“中药”故事,共探中药新质生产力!
2025-07-21 -
new京训赋能 赣超提质丨 江西代表团参加第八届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培训
2025-07-21
-
京训赋能 赣超提质丨 江西代表团参加第八届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培训
2025-07-21 -
络病理论助力:中西医结合提升泌尿系统疾病防治效能
2025-07-19 -
深化中西医协同 络病理论破解慢病防治“时代命题”
2025-07-14 -
解锁睡眠健康密码: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失眠抑郁等难题破局
2025-07-13 -
络病理论引领创新 中西医协同助力前列腺疾病治疗新突破
2025-07-13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