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介入谈话 减少纠纷投诉率
在手术台上,患者心慌,主刀医生不敢下刀。手术台上的两位主角都在“怕”什么?患者怕医生不给好好做手术,医生怕手术做不好承担责任,引来更大的麻烦——这种经历,你是否有过?随着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知识、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也应不断增强。本期我们特别邀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副院长潘伟华教授,介绍其所在医院开展的“三方介入谈话”形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7年开始引入“三方介入谈话”方式,当年就出现“零投诉”的好局面。12年多来,“三方介入谈话”使用频率逐渐增多。以2018年为例,青光眼专科“三方介入谈话”88例,医疗纠纷零投诉。
三方介入谈话 规避医疗风险
三方介入谈话,顾名思义,指医方(医务处)、患方(患者及其家属)、主刀医生三方的谈话。谈话需要在相对封闭的场所,现场进行录音、录像并保存。并在事先设置的谈话专项表格中三方签字确认。
三方介入谈话是为了让医患双方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重大、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通过现场录音、录像留取证据,可以还原事件真相,杜绝捏造事实的违法行为。这种形式也是对医方的一种有力的保护措施,可以规避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避免纠纷产生。
三方介入谈话 杜绝捏造事实
眼科较为常见的晚期青光眼患者,存在管状视野和聂侧视岛,此类手术危险性高,尤其要关注四个注视点,如果仅剩一个或者没有注射点的情况下实施手术,患者视力就会因为手术而丧失,导致无法恢复。因此,医生选择实施手术时存在很大的风险。通过三方介入谈话,医生就可以预先感知到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是否过高,是否存在风险点,并进行充分深入的谈话沟通。此处风险需要引起医患双方高度关注。
此外,针对伴有重大的全身疾病的患者,如心脏性疾病;家庭关系复杂的患者,如子女众多但不履行赡养义务,均可以进行三方介入谈话。
在特殊情况下,对风险性较大的疾病,对有高危人群的患者,院领导或医务处主任应亲自主持,加大重视力度。
三方介入谈话时,医生对病情评估要系统、到位,要让患者知道主刀医生具备术中、术后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表达上,语言通俗易懂,可适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最后,态度一定要真诚,表述一定要科学客观。
(根据作者讲话整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11-092024
告告单单张张冠冠李李戴戴 医医院院担担瑕瑕疵疵责责任
-
11-092024
行政处罚不应影响尊医重卫
-
07-072024
以未取得书面同意为由拒付医疗费?法院判了
-
07-072024
新疆一医院发生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申卫星领衔24位理论与实务专家权威解读
2020-07-10 -
跨境远程医疗仅限于医疗机构间
2017-11-23 -
血荒不是医院的推责理由
2016-04-18
-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申卫星领衔24位理论与实务专家权威解读
2020-07-10 -
跨境远程医疗仅限于医疗机构间
2017-11-23 -
三方介入谈话 减少纠纷投诉率
2019-07-11 -
支持第三方组织参与 投诉处理工作
2019-07-11 -
规避医疗风险九大“处方”
2019-04-04 -
虽未立法 患者“尊严死”意愿应获尊重
2013-12-26 -
对待患者要怀感恩之心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