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首届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CSTAR/CRDC/CRCA年会召开

时间:2021-04-02 17:33:39来源:未知作者:王丽娜 阅读: 121180
图片

首届NCRC-DID年会

第11届CSTAR/CRDC/CRCA年会

我国是人口大国、医疗大国,有丰富的临床资源,每年约有80多亿门诊患者,几千万住院患者,但这些临床资源却没有让我们转变成临床医学强国,有很多临床的重大需求有待研究。另一方面我国高精尖的学术成果频频亮相世界舞台,而在基层医院甚至连一些基础的临床科室都还不健全。


如何弥合这些问题, 3月26~28日召开的首届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CRCA)年会上的讨论或可提供解决之道。在为其3天学术会议上还成立了NCRC-DID首个研究委员会——中国风湿免疫病相关生殖及妊娠研究委员会(CHOPARD)。


大会主席说


曾小峰:临研中心将带引领风湿免疫科跨越式发展
图片
曾小峰 教授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就是要大兵团作战,全国一盘棋开展临床研究、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学术交流、推广应用,大数据管理以及科普宣传等。”NCRC-DID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对《医师报》记者说。

今后,NCRC-DID将以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体,以“十、百、千、万四级协同网络”为支撑,在全国范围内来提高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水平。

目前,中心已经开展了很多临床研究,不仅参与国际研究,也在牵头国际性临床研究,产出SCI论文85篇;牵头制定了3部指南共识,包括《2020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0版中国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家共识》《2020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

CSTAR/CRDC/CRCA都会归在NCRC-DID下管理,资源更加优化集中,更能集中力量开展临床创新。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对NCRC-DID各项工作的有序推动,也是对未来学科发展和临床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

目前,患者就医还是愿意集中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医院。曾小峰教授介绍,为了助力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医疗均质化,建设各病种的规范诊疗中心是有效的方式。近年,在风湿免疫领域,已初步形成了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中心,目的就是要建立符合目标疾病规范诊疗标准的患者管理、数据归集的规范中心。通过省、市、县级规范诊疗中心的层层辐射、引领,这些疾病的规范诊疗将指日可待。今后,这些规范诊疗中心又将成为NCRC-DID四级协同创新网络的一部分,在NCRC-DID框架平台下整体推动。

图片


开幕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吴沛新书记、高学成副主任、徐鹏辉处长、施韵副处长

图片

为什么要成立NCRC?


“在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当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临床医学研究,这让我们无法在全世界最丰富、最广大的临床资源中获益,因为这些临床资源很难或仅很少部分变成了可供研究的研究资源。而这少量可供研究的研究资源,能够经过医务人员研究,变成改变临床实践的规范技术方案和产品的更是少之又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沛新的一席话道出了向临床资源要创新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必要性。

经过对问题的溯本求源的深入分析,国家卫健委、科技部的专家们认为临床医学研究这个短板的形成也具有现实的“土壤”:首先缺技术平台,所以想通过建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来弥补该平台体系;其次我国的临床研究没有专门的国家基金支持;第三也没有一个针对临床医学研究更加环境友好政策体系。

“2012年启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分4批建设了20类疾病和专科领域的50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未来的目标是建立28类疾病和专科领域的100个临床中心。”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徐鹏辉处长表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平台体系已经搭建起来。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的过程当中。

“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效果比较明显。”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中心高学成副主任认为,具体体现在四方面:(1)对临床医学研究的认识进一步提升;(2)临床医学研究协同创新的网络正在形成,包括医学科技创新公共产品推广,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3)集聚创新的资源、优化组织模式,加快创新突破,促进普及普惠等方面也有创新性作用。(4)在疾病防控、重大项目研究、疾病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的制定,重大新药医疗器械研发、培训医务人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NCRC-DID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


我国有2亿风湿病患者,风湿科医生却只有7000余人,风湿科是临床医疗需求缺口非常大的学科。风湿免疫病均为不可治愈的慢性病,系统器官并发症多,病情和愈后差异很大、致残致死率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在众多疾病里是重要的一类。

“北京协和医院是免疫疾病的学科发源地,临床医学研究基地、高层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多方面的高层次的综合能力。”中国医学科学院前院长刘德培院士说。

协和医院作为NCRC-DID依托单位是众望所归。

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院士对NCRC-DID创建以来取得成绩表示欣喜,他认为中心的成立不仅在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转化方面取得突破,在医药产品、系统性破解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等难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NCRC-DID将在牵头临床研究、推广疾病防治先进技术、培养临床专业人才、支援基层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施韵副处长也对NCRC-DID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1.坚持临床优先,研究要面向临床重大关切问题;2、树立红线意识,守住伦理、诚信、生物安全的科研底线;3、系统协同,搭建先进技术辐射平台。

图片
会议开幕式由NCRC-DID办公室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李梦涛教授主持。

图片新闻

图片

中国风湿免疫病相关生殖及妊娠研究委员会成立

NCRC-DID首个研究委员会

图片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以及风湿病治疗取得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风湿病患者面临生育要求,而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妊娠属于病理性高危妊娠,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风湿病患者妊娠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3月28日,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个研究委员会——中国风湿免疫病相关生殖及妊娠研究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由风湿免疫科、儿科、产科、妇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图片
研究委员会成立现场
图片
田新平 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任该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古洁若、刘欣燕、刘毅、李梦涛、杨程德、何怡华、宋亦军、宋红梅、张志毅、张卓莉、黄慈波任副主任委员。赵久良任常委兼秘书。

图片
田新平主任委员还就专委会工作做了规划汇报。委员会成立的目标是重点关注风湿免疫病患者的生殖功能保护、妊娠期规范管理、子代健康等。今后工作将包括《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生殖与妊娠管理专家共识》修订、全国风湿免疫病患者妊娠在线登记、中国风湿免疫病生殖与妊娠规范诊治中心认定工作、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等。

三天的会议干货满满,会上既有风湿免疫病学术前沿,也有多国参与者带来的国际视角,还有我国风湿免疫科未来走向和发展规划。相信随着会议的召开,“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以及国家风湿与免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深入,我国一定会完成从风湿病大国向风湿医学强国的跨越。


会议回看

图片



图片



我知道你在看

图片



责任编辑:许奉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