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警惕被“衰老”掩盖的前列腺疾病,守护男性晚年尊严

时间:2025-09-02 15:32:23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阅读: 8350

在我国,前列腺疾病负担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加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男性自40岁起前列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到60岁时前列腺增生发病率约50%,到80岁时高达83%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

然而,尽管患病率很高,却普遍存在被低估的临床现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涛强调,虽然高龄男性出现排尿相关困扰极为普遍,但主动就医比例并不高。大多数患者仍习惯把“夜尿多、排尿慢”视作自然衰老的一部分,直到出现并发症,才带着焦虑或尴尬前来就诊。在徐涛主任看来,这正是当前前列腺增生管理的最大挑战之一:疾病负担快速上升,但公众认知与就医行为的转变却仍滞后。

从“麻烦事”到重症

在衰老掩盖下的前列腺增生,并非只是一个临床问题,而是一种高发、高负担但认知不足的公共健康现状。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激素、生活方式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都会逐渐增生。

症状的复杂性,也让现状更为棘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刺激症状,夜尿多、尿频、尿急,老人一夜要起夜五六次,难以获得完整睡眠;另一类是梗阻症状,排尿变细、尿线中断,久站不出尿,甚至提上裤子仍滴沥不尽1。这些症状往往给生活质量带来沉重影响:夜间反复起床会打乱睡眠,增加高龄人群起夜摔倒的风险;排尿长期不净,膀胱残余尿内矿物质沉积可形成膀胱结石;更严重时,因长期“堵”和“憋”,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甚至上行导致肾积水,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复杂的是,诊断并不总是一目了然。有的老人自诉一夜起夜六七次,但深入询问才发现其因失眠频繁起床,顺带排尿;也有人因每天“强迫”饮水过量,导致排尿次数虚高。徐涛主任提醒,如果医生只凭主诉匆忙下结论,很可能误判为严重增生,甚至建议不必要的手术。

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治疗

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是第一步。最常见的两类药物是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一个负责放松尿道,让尿流更通畅;另一个阻断雄激素转化,缩小前列腺体积。需注意的是,α受体阻滞剂会作用于全身α受体,可能引发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5α-还原酶抑制剂则可能引发可逆性性功能异常1。但药物并非万能,不少患者吃药后仍难以获得有效缓解,手术就成了必要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前,开放性手术是主流。伴随微创手术兴起,开放手术几乎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仍被认为是“金标准”。在此基础上,激光、水刀、汽化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它们利用不同能量平台,让手术损伤更小,恢复更快。“比如过去90岁的老人,身体虚弱,根本无法接受开放手术,只能长期带尿管。”徐涛主任说,“现在随着更微创的方式普及,即便是高龄患者,甚至有机会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恢复自由排尿。”

技术进步也改变了一些长期被“放弃”的命运。合并糖尿病导致膀胱神经支配受损、收缩力低下的患者,过去常被判定“手术无意义”,最终长期带尿管;而如今,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先评估,再与患者充分沟通,在风险可接受的前提下先处理梗阻,部分患者能够成功拔除尿管,恢复自然排尿。

技术进步不只是减少创伤,更是给了患者“有尊严地生活”机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涛)

从共病管理到分级诊疗

随着老龄化加剧,前列腺疾病患者往往不只有“前列腺问题”。有研究显示,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个慢性疾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这意味着,前列腺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全身代谢和循环相互交织。徐涛主任举例,有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围手术期需评估用药方案以避免出血风险;有的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其排尿异常可能是神经原因与前列腺梗阻的叠加,诊疗中需明确主次病因。这种情况下,多学科诊疗成了“安全保障”。泌尿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甚至重症监护室医生会共同参与,综合评估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如何在停用或替代抗凝药的同时降低风险。徐涛主任介绍,“这种联合讨论,能让患者得到更安全的一体化方案。”

但多学科诊疗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实现,大量患者首先接触的是基层医疗机构。理想状态下,基层应承担起长期科普、健康随访和初步筛查的职责,例如提醒老人定期查前列腺超声,讲解排尿症状的危害;上级医院则负责复杂病例救治和技术支持。可现实是,分级诊疗之路尚未顺畅。徐涛主任提到国内开展的一项前列腺癌筛查显示,在免费初筛发现高危指标的人群中,真正愿意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不到50%。除了患者认知不足,制度层面的支持还需更进一步。相比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已形成国家推动的成熟体系,前列腺疾病筛查的体系建设仍待政策助力。

从治病到守护尊严

“过去我们只关心患者能活多久,现在得关心他活得好不好。”这是徐涛主任从医多年的感悟。对前列腺疾病患者而言,疾病影响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尊严。夜尿频繁让他们不敢去公园、看电影;排尿困难让他们不敢出门旅行……这些看似琐碎的困扰,实则是晚年生活的“隐形枷锁”。对年轻泌尿科医生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必修课。徐涛主任认为,未来医生不仅要精于专病,还须具备跨学科背景,理解前列腺疾病与代谢、心脑血管疾病的交叉机制,同时拥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学会倾听和理解患者的“难言之隐”。“医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延长寿命’,而是要兼顾患者的感受和生活。”

前列腺疾病几乎伴随所有男性的衰老历程,它既关乎科学诊疗,也关乎社会认知。在徐涛主任看来,守护男性的前列腺健康,需要更多保障:定期体检是关键,直肠指诊和前列腺超声能够及早发现增生迹象;科学治疗是支撑,药物或微创手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而最根本的,是社会认知的转变,不再把排尿困扰视为“衰老的必然”,也不再因羞于启齿而一再拖延。

医生所守护的,不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生活的体面与尊严。


参考文献:

[1]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04):356-365.DOI:10.13263/j.cnki.nja.2022.04.012.

[2]任毅,王瑶,郑入文.良性前列腺增生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8,13(09):2372-2376.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08-2027-CN-NON-110793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