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⑦|通过一致性评价=临床等效?最新研究比较原研与仿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用于治疗由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引起的感染,是抗感染临床用药中的重要品种,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美罗培南是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之一,美罗培南仿制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近期,一项研究首次比较了美罗培南原研药(美平,BNM)与其在中国上市的6种仿制药(GPs A-F)间的药物特性,包括颗粒形态和分布均匀性、溶解度、残留溶剂和不溶性颗粒的存在,以及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尽管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和抗菌活性测试中没有观察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通过电子显微镜评估,所研究的美罗培南仿制药在某些药学特征上不同于原研药,如稳定性、溶出时间和形态等。这些药物学差异可能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安全性,以及整体抗菌效果。(Antibiotics.2021年9月10日在线版)
国内美罗培南仿制药在药物特性方面有差异
研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美平及其6种仿制药的颗粒形貌,发现在干粉中,GP-A和GP-C与美平的40 nm相似,其他直径均>80 nm。美罗培南静脉应用时可溶于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其中最常用的是0.9%氯化钠溶液。将美罗培南粉末溶解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只有美平和GP-A在100秒内完全溶解。
此外,根据中国药典,对于直径≥10 μm的颗粒,体内给药的不溶性颗粒不应超过6000,对于直径≥25 μm的颗粒,每克样品不应超过600。本研究显示,虽然美平及其仿制药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但仅在美平和GP-E中未检测到直径>25 μm的不溶性微粒,一些仿制药的不溶性颗粒数量远多于美平。(图1~3)

既往研究表明,开环代谢物是美罗培南的主要降解产物之一。本研究显示,开环代谢物和美罗培南浓度随时间呈负相关。美罗培南的说明书建议在室温下静脉给药前,盐水溶液的保质期为6 h。因此,临床应用期间美罗培南溶液的预期输注时间不应超过6 h。通过6 h和8 h开环代谢物的浓度评估美罗培南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美平的开环代谢物浓度最低,说明稳定性最好(图4)。稳定性更高的美罗培南可能有利于临床应用,如延长输注时间。

根据国际协调委员会(ICH)的《人用药物技术要求指南》中关于溶剂的规定,丙酮、乙醇和乙酸乙酯属于第3类溶剂,这些溶剂对人的毒性较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丙酮、乙醇、乙酸乙酯的限量不超过0.5%。本研究显示,所有产品均符合药典限量,GP-A中检测到的丙酮残留溶剂最多(0.23%),GP-E(0.09%, 0.01%)和GP-F(0.08%, 0.01%)中都检测到乙醇和乙酸乙酯。体现了仿制药在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差异(图5)。

铜绿假单胞菌已被广泛用于检测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效果。本研究显示,美平和6个仿制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相似,这表明在抗菌活性方面与美平相当,但一致率低于90%(表1)。
该研究说明,美罗培南仿制药在某些药学特征上,不同于原研药,如稳定性、溶出时间和形态。当然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仅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效果的比较,不排除存在对其他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显著差异。此外,所有试验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体外进行,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获得更多临床数据。
专家点评
首次描述原研药和主要仿制药品
的关键药物特征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我国当前重要的药品政策,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等部门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组织各省组成采购联盟,明确药品采购数量,进行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
集中采购的中选药品均为原研药或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国家要求仿制药品必须达到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这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有利于降低百姓用药支出,同时也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百姓用药实现安全、有效、可及;还可促进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目前一致性评价方法主要是与参比制剂(优选原研药品)进行全面比对研究,包括是否达到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药学等效是指同等化学纯度条件下,活性成分具有相同强度和剂量,主要由体外溶出曲线衡量;生物等效是指两者具有相同的体内代谢和作用过程,主要由生物等效性试验衡量。
根据药物一致性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数据,仿制药可以迅速获得批准。对于静脉注射的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进行药物一致性测试。然而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成分组成和辅料的微小差异,这些微小差异可能在一致性测试中被容忍。
翟所迪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团队,近期在Antibiotics上发表了《原研美罗培南及其仿制药的药物特性比较》研究,首次描述了原研品牌药品和在中国上市的六种主要仿制药品的关键药物特征,包括颗粒形态、溶解度、不溶性颗粒数量、稳定性、残留溶剂和抗菌作用。虽然在HPLC定量和抗菌活性试验中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仿制药品在某些药物特性方面与原研药品有差异。
1开环代谢物
这是美罗培南的主要降解产物之一,开环代谢物的含量代表美罗培南注射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药物配置后6 h,原研药溶液中含有最小的开环代谢物。
2溶解时间
仿制药比原研药完全溶解的时间更长(有统计学意义)。溶解时间的差异可能与颗粒形态和混合的均匀性有关。
3颗粒形态
SEM镜下的尺寸和均匀性有差异,原研药的粒径最小,这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再结晶过程的变化引起的。
4不溶性颗粒
仿制药和原研药都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但部分仿制药中不溶性颗粒的数量大于原研药。
5溶剂残留数
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的溶剂残留数不同,这可能与仿制药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6体外抗菌活性
原研药和6个仿制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相似,这表明仿制药在抗菌活性方面与原研药表现出合理的等效性,尽管一致性率低于90%。
#药品特性差异导致
临床使用特点及安全性不同
药物的药学特性,包括药物活性成分、晶型、颗粒、杂质,以及药物的稳定性、溶出度等,会对药物的临床用药产生各种影响。仿制药和原研药,除了药物活性成分的一致,在其他药学特性上存在不同情况的差异,这些在一致性测试中被容忍的差异,会导致仿制药和原研药在临床使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1药物晶型的影响。药物的多晶型往往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制剂(如片剂、口服混悬液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2药物溶解度的影响。药物溶解度影响药物溶出度,对于口服药会造成药物吸收之间的差别;对于注射剂,第一步配置过程(药粉溶解在原小瓶内的小体积溶液中)的时间过长,也可能会因溶解不完全而使转移至大容量输液袋中的药物剂量造成损失,溶解度降低导致给药实际剂量错误。
3药物溶剂残留数的影响。溶剂残留数与药物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不同的制剂技术与药品的药学特性与药物稳定性都有关联。
4药物杂质的影响。药物杂质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以及贮藏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药物杂质的含量控制涉及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
5药物原辅料的影响。由于原辅料的来源不同,可能引入不同杂质,从而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疗效。使用不同的助溶剂、抗氧化剂等辅料,在临床使用时也会带来与其他药物同时或先后输注时的配伍风险。
3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注射剂型药物配置后的稳定性,决定药物在临床安全使用的实际时间长短。尤其对于需要通过延长输注时间来增加PK/PD参数的抗菌药物,使用这种策略需保证输注时间在药品允许的稳定性时间范围内。
#仿制药需更多临床实践数据
验证其临床使用的有效安全
另外,药物一致性评价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是仅来自健康人群中取得的研究数据,不能代替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也不等同于真实世界的患者研究。仿制药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数据来验证其临床使用的有效安全。
当前,临床实践需要原研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共同服务于医患的差异化治疗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可以替代原研药品使用,可获得更好的药物经济学效益。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用药,毒性较大等治疗指数狭窄的药物,血液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等疾病中病情不易控制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患者群体,在这些情景下,由于不可忽视的药学特性差异,以仿制药替代原研药需要谨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⑯|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解读:这类耐药菌尤需注意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持续监测微生物耐药,客观记录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发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十分必要。 全国细菌
2022-11-25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⑮|粒缺伴发热是儿科血液肿瘤常见并发症,重视对经验性抗菌治疗的探索
2014年土耳其阿达纳库库洛娃大学医学院儿童肿瘤科和骨髓移植中心的Gulay Sezgin等对本中心3年多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36例儿童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经验性
2022-11-25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⑭|欧洲仿制药与美罗培南原研药的体外特性比较
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细菌耐药的挑战,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
2022-11-25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⑬|大剂量美罗培南成功治疗了CRE血流感染的早产儿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定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为至少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培胺南、厄他培南与多利培南)耐药或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⑨|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诊疗共识干货看这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⑫|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同与不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⑯|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解读:这类耐药菌尤需注意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②|最新权威解读!优化β内酰胺抗菌药治疗重症感染策略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⑦|通过一致性评价=临床等效?最新研究比较原研与仿制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⑬|大剂量美罗培南成功治疗了CRE血流感染的早产儿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③|TDM指导可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治疗粒缺伴发热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