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⑨|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诊疗共识干货看这里!
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威胁。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强效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临床上此类菌株一旦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其治疗将面临极大困难。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CRE感染的治疗方法有限、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往往被延迟,因此CRE感染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由于CRE 感染的高危害性,2013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CRE列为耐药细菌“紧急”级别的首位。血液肿瘤患者是发生CRE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由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和接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治疗措施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缺陷,其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其他科室患者更高。在此背景下,黄晓军教授、刘启发教授等国内血液、感染病诊治相关的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药理学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血液肿瘤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供临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CRE管理提供参考,规范诊疗,改善疾病管理。
血液肿瘤患者是CRE感染高危人群
CRE指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肠杆菌科细菌:(1)对任一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利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4 mg/L,或厄他培南MIC≥2 mg/L];(2)产碳青霉烯酶;(3)如果是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必须对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利培南)耐药。
该共识指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产碳青霉烯酶、高产AmpC酶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合并外膜孔蛋白缺失和(或)外排泵高表达。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 CRE 感染的发生率更高,2014年为12.5%,2016年为22.9%,2019 年则升至26.8%(CHINET监测网资料)。CRE中,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0年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已跃居第二,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甚至可高达30.2%。此外,我国CRE以产KPC酶及NDM酶为主,部分产IMP酶。不同CRE菌株其产酶方式不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以产NDM为主,肺炎克雷伯菌以产KPC为主。KPC与NDM都属于碳青霉烯酶,都可以水解绝大多数β-内酰胺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不同之处在于,KPC为丝氨酸酶,可以水解氨曲南;而NDM为金属酶,不能水解氨曲南。
血液肿瘤患者、接受HSCT的患者是CRE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国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的菌株类型大肠埃希菌(56.0%~58.1%)和肺炎克雷伯菌(36.0%~41.9%)几乎各占一半。由于血液肿瘤患者、接受HSCT的患者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免疫功能缺陷,因此CRE感染所致的病死率高。
做好危险分层和耐药评估 力求精准抗菌 CRE的抗菌治疗是该共识的重点内容。CRE感染的治疗原则:
01临床标本中分离到或分子学手段检测到CRE,尤其是以痰液为主的非无菌标本中检出CRE时,首先应结合临床表现区分是感染还是定植。 02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或选择中介或接近中介或有一定抑菌圈的抗菌药,一般足剂量联合治疗;有条件实验室应检测 联合药敏或CRE的分子耐药表型,实现精准治疗。 03根据 PK/PD 原理设计给药方案,如增加给药剂量、延长抗菌药的滴注时间。 04肝肾功能异常、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作适当减量。 05消除感染危险因素,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06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决定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对CRE菌株的杀菌作用等多方面因素。 该共识指出,在治疗前首先要区分患者危险程度,以及当地的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流调数据来来进行经验性抗感染的选择。此外,随着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在经验性治疗前,还应进行耐药危险因素评估。在危险分层和耐药危险因素评估后,尽快使用抗菌药物初始经验性治疗,其原则是覆盖可迅速引起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菌,同时必须考虑本区域、本院及本科室感染的流行病学覆盖耐药菌,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结果。 经验性抗CRE治疗的适应人群为:具有CRE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如CRE主动筛查阳性或既往CRE感染或局部有CRE流行(近期住院患者中CRE检出率>20%);有发热或其他感染的症状;风险评估为高风险患者的人群(表1)。
初始经验性抗CRE治疗方案为:覆盖假单胞菌和其他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2)需要覆盖CRE,可以根据CRE主动筛查或既往CRE感染时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并根据CRE的局部流行情况进行选择。初始经验性抗CRE治疗2~4 d后,需进行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证据(图1)。
CRE感染的目标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已经有明确CRE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感染部位分离到了CRE的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依据微生物学检测结果:依据微生物学检测结果选择具有体外活性的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用。同时需要考虑CRE的表型和感染部位。 共识推荐治疗CRE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为:多黏菌素E(黏菌素)、多黏菌素B、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relebactam、美罗培南/vaborbactam、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其中,美罗培南用于治疗IAI、肺炎、 BSI、UTI和SSTI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产KPC酶的CRE感染患者,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之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优于单药治疗方案,且含有碳青霉烯类的联合方案优于不含碳青霉烯类的联合方案。 CRE感染的增多是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耐药基因水平传播和耐药克隆菌株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阻遏CRE的传播、减少耐药菌感染。该共识提出以下几点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应对CRE的医院感染:(1)主动监测CRE,包括对无症状患者标本的培养、检测和对环境中CRE的筛查,以及时发现CRE定植者和感染者;(2)对CRE定植或感染者实施感控措施,重视手卫生,采取接触性预防和隔离,加强对环境表面的清洁,必要时采取去定植手段;(3)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和应用疗程,另外,抗菌药物轮换策略证据不足,仅慎重推荐在特定病区执行抗菌药物轮换策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⑯|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解读:这类耐药菌尤需注意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持续监测微生物耐药,客观记录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发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十分必要。 全国细菌
2022-11-25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⑮|粒缺伴发热是儿科血液肿瘤常见并发症,重视对经验性抗菌治疗的探索
2014年土耳其阿达纳库库洛娃大学医学院儿童肿瘤科和骨髓移植中心的Gulay Sezgin等对本中心3年多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住院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36例儿童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经验性
2022-11-25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⑭|欧洲仿制药与美罗培南原研药的体外特性比较
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细菌耐药的挑战,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
2022-11-25 -
new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⑬|大剂量美罗培南成功治疗了CRE血流感染的早产儿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定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为至少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培胺南、厄他培南与多利培南)耐药或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⑨|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诊疗共识干货看这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⑫|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同与不同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⑯|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解读:这类耐药菌尤需注意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②|最新权威解读!优化β内酰胺抗菌药治疗重症感染策略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⑦|通过一致性评价=临床等效?最新研究比较原研与仿制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⑬|大剂量美罗培南成功治疗了CRE血流感染的早产儿
2022-11-25 -
大咖同行,感染前沿速递③|TDM指导可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治疗粒缺伴发热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