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立足高原人民健康 反哺络病理论发展 | 青海省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时间:2024-06-25 17:42:49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


6月22日,青海省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西宁市召开,青海省医师协会会长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张强教授任首届主任委员。

图片1.png

张强教授指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络病专委会应行业和社会需求成立,填补了络病研究领域专业组织的空白,这将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融入更多的活力。

图片2.png

张强教授为青海省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颁发聘书

“专委会的成立将为青海人民的健康增加一份强有力的保障。”青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朱芳一教授表示,作为我国最后一个成立的省级络病专业委员会,青海省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将促进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致力于培养更多络病领域专家和临床人才,维护青海地区患者健康。

“专委会的成立是青海省在络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医疗服务道路上的新起点。”青海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人民医院苏晓灵教授表示,专委会将群策群力,携手共进,为提升青海地区医疗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而努力奋斗。

会上,青海省医师协会秘书长李莉教授宣读了青海省医师协会对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并公布了青海省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名单。

图片3.png

本次会议共设络病学、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系统“强基层 1公里”六大单元,基于最新指南、共识,针对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进展展开深入探讨,共吸引来自省内外的300余位中西医专家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开展广泛学术交流  

为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张强教授的一席话,阐明了专委会成立的深刻内涵——即对《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络病理论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张强教授表示,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络病理论创新在指导慢病防治,促进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也在现阶段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开拓了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谈到未来,作为专委会首任主委的张强教授希望,专委会成立后,能够紧跟新时代循证医学发展步伐,守正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通力协作的研究团队,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协作,进一步扩大络病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影响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为青海省各医疗单位开展络病诊疗工作提供借鉴,更好地为青海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青海人民健康多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对于原住民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早已适应了低气压、低含氧量、寒冷干燥等高原特有的环境。但对于新进人口而言,这不啻为一种挑战。”朱芳一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青海地区由于高寒、高海拔、早晚温差大的气候地理条件,再加上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造成心血管疾病高发。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广人稀等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完善,对于高原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高原地区特有疾病的专家共识、临床指南和疾病谱的建设也需进一步完善。

图片4.png 朱芳一教授接受采访

“如果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那络病理论就是其中一颗‘明珠’。”朱芳一教授说,近年来,在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多项大规模RCT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在救治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研究显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通心络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治疗30天和1年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特别是心血管死亡的减少。朱芳一教授相信,随着人才梯队的培养,更多的络病学专家和临床医师可对青海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信随着青海络病专委会的成立,青海省广大医界同道对络病理论的认识将逐步提高,同时,临床一线对络病理论的应用,不仅将为广大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大获益,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将对络病理论的发展起到反哺作用。”朱芳一教授说,这将使青海人民健康多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中医药守正传承创新的典范,吴以岭院士带领专家团队,系统性地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涵盖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及气络学说等内容,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使络病理论得以应用于现代临床复杂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及恶性肿瘤等,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目前,《络病学》已成为大学教材,在全国41所高校开课。科研团队围绕络病理论及其创新成果先后开展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61项课题。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药物涉及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泌尿、肿瘤、精神、抗衰老等几大领域,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在内的6项国家大奖。在中华中药学会评选的“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中,“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位居榜首。

络病专业委员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络病理论和临床用药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大政方针支持和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专委会不断壮大,陆续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地生根,汇集了一批致力于络病研究的专家学者,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青海省医师协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从体系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络病理论成果转化贡献“青海智慧”。

“新开始、新远航,引领专委会的发展是每位成员的责任与使命。”苏晓灵教授说。‍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