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公益与医疗同行,共绘时代温暖画卷
1994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年份,在世界的浪潮中也重放光彩。新的思想迅速涌入,新的时代缓缓开启。在经济逐步起飞的同时,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也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红基会)成立了,它以“守护生命与健康,红十字救在身边”为使命,以“人道、博爱、奉献”为基本准则,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援助与支持,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弱势群体带去福音。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跟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各大公益组织、机构的创办也逐渐发展完善起来。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进一步促进了公益事业规范和蓬勃发展。人们的公益意识不断增强,志愿服务以更广泛的形式开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社会各界不仅捐赠善款,还发挥自身的资源、渠道、技能等优势助力医疗救助公益事业,提升了全社会对医疗公益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
润物无声 让公益长相伴
中国红基会诞生以来便肩负着深沉的公益使命,几十年来一以贯之,将救助弱势群体落于实处。作为全国5A级公募型基金会,从成立以来,红基会便聚焦最易受损群体的人道境遇,开展了一系列“大病救助”“健康干预”的人道帮扶项目,帮助许多患者从病痛泥沼中走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介绍,红基会成立30年来,持续深耕人道救助及人道服务领域,累计救助白血病、先心病患儿超过9.7万人;开展“罕见病关爱行动”、“地贫救助行动”、“互联网救助行动”;救助罕见病、再障、唇腭裂等大病及重症患者3.2万余人;设立“生命接力基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立项援建博爱卫生站、健康e站3200余所;立项援建博爱校医室、未来教室、英雄能量站等共621所;培训乡村医生、儿科医生、基层医生和医务社工等超过123万人次;先后荣获7次中华慈善奖,共有8个公益项目获奖。
“关注和保护最易受损人群的生命与健康”是红基会医疗救助项目的核心宗旨,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口号上,更落实在对贫困重症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细致关怀和实际行动中。
为了帮助更多大病患儿及时得到救助,自2005年起,红基会先后设立了“小天使基金”和“天使阳光基金”,专注于为0至14岁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儿提供救助。随后,在2009年和2011年,这两个基金被纳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范围,形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对白血病和先心病儿童的救助力度。
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已获得超过25.6亿元的资助,惠及白血病患儿65163人、先心病患儿23306人次,逐步成为我国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和政府医疗救助的有力补充,有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也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先心病儿童筛查诊疗
为爱呐罕 让罕见被看见
中国红基会关注的,还有另一群不易被人了解的特殊患者。长期以来,因为对一些特殊病症缺乏认知,很多疾病都被妖魔化。“番茄宝宝”“瓷娃娃”“玻璃人”这些奇特称呼背后的其实是:卟啉病、成骨不全症、血友病这些极为罕见又难以治愈的疾病。这些疾病有一个统称——罕见病。
因为人口基数大,中国罕见病患者数量也格外庞大。目前预计患者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且每年新增人数超过20万。近年来,国家对罕见病患者群体高度关注,并推出多项利好政策,中国罕见病领域获得社会各方的诸多关注。然而,由于罕见病在社会整体认知度仍有待提高、医疗信息和资源不均衡等,中国罕见病患者目前仍面临许多挑战。
罕见病往往伴随诊断难、用药难、药价高诸多问题,而且经常因为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延误最佳治疗,危及患者生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悉,中国罕见病的误诊率超过60%,一些疾病甚至达90%以上。即使部分幸运者得到诊断,也只有不足5%的罕见病有药可医。
多年来,中国红基会持续关爱罕见病患者,针对罕见病患者面临治疗难、用药贵等问题,2014年起先后对患有小胖威利综合症、马凡综合征、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克罗恩病等多种罕见病患者开展救助。
2019年7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式启动“罕见病关爱行动”,从人道救助、医师培训、平台搭建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罕见病救助工作,致力于让罕见被看见。截至2021年2月累计救助超过600名罕见病患者、培训罕见病医师118名,患者教育及科普的受益人次超过2万人次。
医路同行 让关爱更全面
红基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努力争取更多的医疗援助。在此途中,红基会与很多同样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企业并肩同行,不断推进罕见病救助课题的研究。武田中国便是在此机缘下与红基会展开合作的企业之一。
武田是一家以价值观为基础、以研发为驱动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企业。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武田中国始终秉持“以患者为先”的理念,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助力改善患者生存,这与红基会“守护生命与健康”的奋斗目标高度契合。作为罕见病领域的领导者,武田在中国已获批了近10款罕见病创新产品。一直以来,武田不仅致力于将更多创新罕见病疗法引入中国,更持续推动患者关爱赋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红基会与武田中国的合作起始于2020年的“IBD患者援助计划”。此后的2021年6月27日,双方在北京正式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法布雷、戈谢、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罕见病领域的患者关爱,助力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优化患者全病程管理,推进中国罕见病诊疗体系建设。
在武田中国的支持下,截至目前,红基会已为2.48万人次提供了免费罕见病筛查,其中3194人确诊,有效避免了因误诊造成的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还为1.4万名IBD患者和221名血友病患者提供援助。而且,这份援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有对于患者全方面的身心关怀,极大体现了公益医疗的人道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红基会与武田中国携手推进的血友病患者关爱项目中,有一位名叫皓皓(化名)的四川少年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尽管年纪尚小,他却已与血友病这一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斗争多年。自婴儿时期起,他便被确诊患有这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体内缺乏关键的凝血因子,导致哪怕是最微小的伤口也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挑战与痛苦。
13岁的皓皓,已经历了无数次生命的考验,每一次出血都像是在“鬼门关”走一遭。血友病无法根治,这使得皓皓的家庭长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幸运的是,血友病患者关爱项目的及时援助,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支持,更在关注皓皓身心成长的同时,赋予了他们一家与病魔长期斗争的坚定信念,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
在与病魔抗争的岁月里,皓皓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才华。他不仅热爱绘画、音乐和书法,更在川剧变脸这一传统艺术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表演此技的血友病患儿之一。尽管病痛时常侵扰,但皓皓的眼中始终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公益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但恰恰是这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引领着人们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正如贝晓超所言,“我们深切地感觉到了皓皓内心对生命绽放绚丽光彩的强烈渴望。而这份渴望,也激励着红基会不断提高人道服务能力,努力拓展人道救助范围,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高质量的生活,为贫困重症人群的生命之旅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17 防治体系日益完善,血友病治疗迈向“零出血”
2024-11-13 -
new16 从“罕见病”到常见病 炎症性肠病浮沉三十载
2024-11-13 -
new15 公益与医疗同行,共绘时代温暖画卷
公益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
2024-11-13 -
new14 从上海至全国,外资药企与中国医药产业的共荣之路
三十载光阴,见证了中国医药产业的沧桑巨变与创新觉醒。
2024-11-13
-
05 中国淋巴瘤30年:从绝望到根治的光辉历程
2024-11-13 -
08 让“罕见”被“看见”,支起患者生命希望的桥梁
2024-11-13 -
13 波澜壮阔30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飞跃与挑战
2024-11-13 -
06 从“血液杀手”到“可控慢病”,创新引领多发性骨髓瘤诊疗变迁
2024-11-13 -
03 数智化发展赋能血友病个体化治疗,迈向规范、精准、流畅新时代
2024-11-13 -
07 淋巴瘤患者的希望之光
2024-11-13 -
02 全球医药版图的中国印记:三十年医改铸就辉煌成就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