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新策略:做医生们的“超级助手”| “医者有光”故事分享①
他们不仅是线上诊疗的先行者,更是互联网医疗价值的书写者。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医者有光——2025中国医师节特别活动”在京举办,4408位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坚守超过五年的医生被授予“五年大佬医生”荣誉,致敬他们不舍昼夜的坚守与付出。
《医师报》专访“五年大佬医生”背后的故事,在他们的讲述中,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化身医生的“超级助手”,让专业的医疗服务突破时空限制,精准抵达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无论是被困家中的孕妈妈,还是深夜突发急症的患者。
崔明良:“医检诊药”闭环延伸线上诊疗服务半径
2024年伊始,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主治医师崔明良接到了一位孕妈妈的紧急求助。两岁的孩子体温飙升至39.8度,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焦灼和无助,幼儿高热不退,而她自己又行动不便,去医院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运的是,线上就诊为她打开了一扇窗。
崔明良 医生
通过屏幕,崔明良迅速评估病情,为孩子开具了呼吸道病原检测。在接下来的诊疗流程中,京东健康“医检诊药”的闭环服务将互联网医疗的“快”与“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仅用30分钟,专业护士抵达患者家中完成了采样。
不到100分钟,清晰的检测报告已传回崔明良的工作台:甲流阳性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诊断明确后,崔明良立刻线上开具了抗流感药物和抗菌药。
线上下单不到30分钟,药物送达家门口。
用药仅1天,孩子体温恢复正常,活力重现!
“她特别感激‘上门取样’和‘药物秒送’服务,整个过程中,孩子妈妈没有踏出家门一步。”崔明良感慨,“在线问诊—上门检测—报告回传—医生诊断—药物送达”的全流程诊疗闭环,不仅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更成为外出就医不便患者的坚实依靠,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高效流转。
侯麦花:AI助手让十年顽疾“一键”消除
“这是平台上很惊艳的一个功能。”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侯麦花对京东健康的AI辅诊功能赞不绝口,表示它不仅节省了医生的在线接诊时间,也让精准诊疗更进一步。
侯麦花 医生
侯麦花分享了近日接诊的一位银屑病患者的故事。患者病史长达十余年,辗转多地求医,尝试多种药物仍无法完全控制病情。当患者带着复杂漫长的病史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她时,AI助手已悄然完成关键工作:自动收集并整理患者的基础信息、既往就医报告、皮损图片等资料,并形成一份清晰明了的电子档案。“整理资料要花费很多时间,AI助手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侯麦花坦言,这不仅大幅缩短了前期问诊时间,更让她能迅速抓住核心问题。
不过,AI助手并未止步于此。它结合侯麦花与患者的深入交流及日常用药习惯,智能推荐了治疗意见,并辅助医生、“一键生成”了完整的、包含用药处方、随访计划和生活建议的参考方案,同时提醒患者定期在线随诊。“有了AI助手的帮忙,我能更快速、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侯麦花欣喜地说:“患者用药一个月后皮损明显减轻,三个月后完全消退,随访数月无复发,现在已安全停药。”她表示,AI智能助手不仅大大减少了医生接诊工作量,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诊疗效率。
边毓尧:凌晨三点的“云端哨兵”
凌晨3:10,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边毓尧在结束患者抢救后疲惫又难以入睡。他习惯性地拿起手机,一个来自山东济宁的紧急问诊引起了他的注意:患者突发高热,更关键的是,还出现了活动后呼吸困难急剧加重!
边毓尧 医生
“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这绝非普通感冒的信号!隔着屏幕,边毓尧瞬间警醒。他深知这极可能预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肺炎,每一次微小的活动都在加剧身体缺氧,这正是身体发出的最高级别的求救警报。时间就是生命!边毓尧立即在线上详细追问症状细节,内心警铃大作。他斩钉截铁地告知患者:“您的症状非常危险!活动性呼吸困难是重症肺炎的强烈信号,存在急性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的巨大风险,必须马上去医院急诊!”
患者起初因夜深和心存侥幸而犹豫:“医生,现在太晚了,能不能天亮再说?”“绝对不能等!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是致命的。”边毓尧恳切而坚决向患者反复强调夜间病情恶化的高风险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被说服,克服困难前往急诊。
次日,患者留言反馈:确诊病毒性肺炎,正在住院治疗,并对深夜边毓尧的及时干预深表感激。“互联网医疗赋予了医生一双在云端守护的眼睛和一双在关键时刻推动患者及时就医的手。”边毓尧这样总结自己的角色——一个在云端医疗网络里时刻警惕、守护生命防线的“哨兵”,让患者健康触手可及。
从“医检诊药”的闭环服务,到“一键辅助生成方案”的AI助手,再到凌晨三点在云端识别危险信号——创新服务模式正悄然改变医者的工作方式。它并非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而是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将医生从大量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更敏锐地捕捉病情关键信息,更高效地调配医疗资源,更及时地发出生命预警。
当检测与送药服务如血液般在互联网医疗的“动脉”中高效奔流,当AI深度融入诊疗流程,当云端初筛与线下急救实现无缝衔接,技术赋能下的医者之光,正照亮更多原本可能被忽视的角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跨越时空的医患共同体 |“医者有光”故事分享②
2025-08-20 -
new脓毒症治疗迎来靶向治疗新契机,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李永清教授团队与弗吉尼亚大学麻建杰教授团队重磅研究
2025-08-20 -
new医疗服务新策略:做医生们的“超级助手”| “医者有光”故事分享①
2025-08-19 -
new西普金奖荣耀加冕,麝香保心丸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2025-08-19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