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详情

急救专家张玉:创建急诊ICU新模式,让“关键时刻救命”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时间:2025-08-28 18:09:18来源:医师报作者:田宝峰 阅读: 1367

时间以分秒丈量生命,技术以精准创造奇迹。随着对急诊医学的不断探索,完全自主型的急诊模式因其一体化快速救治的优势广受青睐,从事临床工作34年的成都京东方医院的急救专家张玉主任与他带领的团队,正是这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张玉.png

急诊的特点:五花八门的疾病需快速甄别

急诊有个特点,五花八门的疾病,从神经到心血管到胃肠,到肝胆脾,什么病你都会遇到。你遇到啥,这方面的知识在你脑海里就要强化性的记住,否则你治疗光空谈那不行。”张玉主任强调说。

的确,所谓急诊一定是有急性病,为什么患者更喜欢一体化救治呢?因为急诊不能像看门诊一样,一会儿你心脏有点毛病,看一下心脏科;一会你呼吸有毛病看呼吸科;一会胃肠有毛病又看胃肠这样子病人他感受不好的。我们在这个地方,经过急诊科快速的一个诊断,和让专科有的时候需要到急诊这个平台一体化,共同讨论这个病人是哪个疾病为主。确定了以后进行一体化治疗,专科意见可以纳入,而我们在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可以完成它的一个一体化的救治。

与“死神赛跑” 急诊ICU正式落地成都

2006年提出建立急诊科自己的ICU,到2013年构建起成熟的急诊与ICU一体化系统,2020  7 月,张玉选择加入了成都京东方医院,谈到缘何与成都京东方医院结缘。他坦言自己其实当时收到了很多橄榄枝,但只有成都京东方医院符合自己心中理想医院的样子。张玉主任把宝贵的经验带到了成都京东方医院。这样的模式能减少中转程序,及时的将医疗资源汇聚,在黄金时间为患者提供快速且专业的救治。

张玉1.png

90% 以上医院的急诊科的建设是不符合我的需求的,我的理想是建设完全自主型的急诊科室,但大多数医院的急诊科是分诊型。成都京东方医院的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是真正自主型的急诊中心,有自己的 ICU、病房和手术团队,能够开展急诊主导下的快速救治。

在张玉主任看来,一个强大的急诊科,质量很高的急诊科,一定要有重症监护病房。而急诊的重症监护病房不等同于有的三级学科的专科监护病房,比如说骨科有骨科ICU,心内有CCU,呼吸有呼吸的ICU。急诊科的ICU在某种意义上讲等同于在综合ICU的框架上,着重发展对时限救治要求高的这些重症疾病的治疗的本领。

于是,在张玉的带领下,患者从进入科室到用上专药,必须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之下,许多突发脑梗死、急性溶栓的患者的都可以得到快速救治,在与死神的比赛中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

急诊医生的“加速度”:20分钟溶栓付诸实施 救治流程标准化

面对突发性危重症的发作,早期精准的干预与愈后效果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必须充分掌握救命的知识与技术,搭建标准化的救治流程,才能让患者的治疗结果得到保障。

在中国急诊医学发展中,完全自主型急诊科的理念成立以后,需要以前的医生从分诊型的,要向一个自主型的急诊医生转变。分诊只需要对各种疾病的诊断的要素和基本治疗原则大概有了解,而完全自主型的急诊科,就需要医生对很多病要有详细了解。包括它的病因学、临床的表现,各种化验影像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素,和最后他一旦确诊是什么为主的,以这个病为主的一些基本治疗的措施,要掌握得一清二楚。

这个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是你分诊型的,你马上给他做了一些评分检查,它需要一定时间,最快的速度也得十几分钟在急症科。现在的大型医院都比较大,你再让专科会诊,他来的速度十几分钟,有的十五六分钟,这很常见。在大型医院,在国际一流的血管病中心,要求DNT时间——就是病人踏入你急诊科这个门到你开始执行溶栓,现在的指南2015年开始提出来不许超过一个小时,在2017年旧金山开的世界脑血管病大会上二期的计划把它控制在40分钟,终极目标将来要向20分钟之内靠近,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现在医疗的这个环境,你如果不急诊科一体化快速把它拿下,20分钟永远达不到。我要求我团队现在20分钟溶栓要付诸实施。

在危急生命的重症面前,责任镌刻在每一次与时间的生死竞速中,流淌在每一句立即抢救的果断指令里。这份职业不允许迟疑,却要求永怀敬畏。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第一响应者,它用快速反应的机制打破疾病的桎梏,以多学科协作的智慧凝聚希望的火光,既是医疗技术的尖刀连,也是人文关怀的暖心站

正如张玉主任所言:急诊医生的责任从来不只是救活,而是用专业与温度,在生死悬崖边筑起防坠的围栏,在至暗时刻点燃不灭的微光。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