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为犁,多措并举:王存邦主任三十四载血液病征战录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血液是流淌于脉络中的“生命之河”,一旦发生异常,其影响绝非仅限于局部。它们的疾病种类繁多,却无一例外地深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长度,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笼罩着健康,让无数家庭陷入焦虑与困境。在这片对抗血液病魔的前沿阵地,成都京东方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王存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血液内科专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赤诚的仁心,成为了众多患者重燃生命希望的关键守护者
初心如磐:第一个患者的深刻印记
“我1991年进入血液病专业的科室去工作,当时是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的血液内科。”王存邦主任回忆道,“我印象很深的,当时国庆节过了,报道以后,主任给我分配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恶性淋巴瘤的病人,让我做一个治疗计划,这个病人准备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了,当时是做的自体骨髓移植。”
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初入这个门道嘛,请教主任,请教同事,我也把以前我们科曾经移植过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都找出来以后,看看他整个的治疗过程,按照以前的一个治疗的路径,设置了一个移植的治疗方案,得到了主任的认可和鼓励,对我坚定在血液病的诊治的这条路上走下去,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更让他感动的是患者的康复:“患者移植后的疗效非常好,回顾性的说没复发,只是从我个人的信念来讲的话,病人恢复的好,几个月以后去参加正常的工作,还来回访我们,感觉很亲切。因此在这个血液病的治疗上,对我也是很触动,我觉得还是在这方面的工作,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技术革新:跨越血液病治疗的重重障碍
回顾迄今的医者生涯,王存邦主任已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工作34年。曾经恶性血液病如同不可逾越的高山,移植技术尚在蹒跚学步,供体难寻,排斥反应如影随形,感染风险高悬头顶,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王存邦主任详细介绍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变革:“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说的白血病,需要做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前就要求供者跟受者要全相合,现在供受者可以做单倍体相合,老百姓讲就叫半相合。这就做到了作为患者来讲,人人有供者。”
他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治疗条件:“第二个,以前病人在移植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感染,没有一个好的抗菌素,感染导致的死亡率还是蛮高的。病人如果出现出血的倾向,乃至出血的时候,因为条件所限,他只能输点全血,输点血浆,最多情况下输点手工采集的血小板。没有咱们全自动的机器,来分离的纯度很高的血小板的话,出血的倾向也是比较大的,也有病人因为无法控制的出血导致死亡。现在因为感染,因为出血,在移植过程中导致死亡的非常少。”
在排异反应治疗方面,他也指出了显著进步:“比如说移植后的老百姓讲排异,排斥。我们叫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或者是以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个病在以前,就是90年代或是2000年那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糖皮质激素,但是很多患者在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耐药。耐药以后呢,对生活质量乃至生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年有关排异的治疗也是日新月异,新的药物在不断的涌现,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措施也在不断的推新,患者出现三度、四度重度排异已经在10%左右,这个程度已经是控制的非常好了,得益于刚才我说的这些治疗的措施。”
医者仁心:以生命回应生命的庄严承诺
医患之间从来不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而是以生命回应生命,以信任守护信任的庄严承诺。一名卓越的医者,其职业精神的精髓,便是在这日复一日的交汇中,用专业、仁爱、尊重与担当,在患者心中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信任之桥。
作为肿瘤中心主任,同时也是成都京东方医院的副院长,王存邦分享了他的医者哲学:“医生这职业很神圣的,是救死扶伤的。要是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医生的话,他应该至少具备三点。第一要虚心,遇到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的知道它,为什么,答案是什么。这样你才能进步。”
“第二个要有爱心”,他继续说道,“我是军队医院出来的,军校毕业的,我们一直在倡导一个叫'爱伤观念'。这个伤在军队上叫伤,平时的时候叫病,一定要知道这个病是在病人的身上,处处要为病人着想,要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第三,作为一个医生一定要有责任心。“因为有些病患的这个病情随时随地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也遇到过前面去查房,患者跟你交流都没有任何问题,过了一会突然家属来叫,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这种例子在临床上还是不少见的。这责任心就体现在平时查房的时候,多问哪里不舒服,多查看看有没有阳性体征,一定要把检查检验的结果及时的看,及时的给上级医生反馈,要和患者始终一个目标,就是共同为了战胜这个疾病。”
生命重光:血液病治疗的光明前景
在血液疾病的战场上,科技在革新,希望在生长。王存邦主任用数据说明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后,无论它是全相合的还是半相合的,他的长期生存率都在70%以上,好一些的单位能达到80%。作为一个恶性血液病应该实现了绝大多数有条件接受移植的患者,能够实现治愈的目标。”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重获新生的生命,是无数个重新团圆的家庭。从34年前那个刚入行的年轻医生,到如今成为血液病领域的权威专家,王存邦主任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医者的传奇。
结语:永不放弃的生命守护者
三十四载春秋,王存邦主任始终坚守在血液病诊治的第一线,见证了我国血液病治疗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他从一个病例的成功治疗中坚定信念,在无数个病例的救治中积累经验,最终成为照亮血液病患者生命之路的明灯。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医者的三种珍贵品质:永不停歇的求知欲、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坚定的责任担当。这三种品质如同三盏明灯,照亮着他三十四年的从医之路,也照亮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之路。
在成都京东方医院,王存邦副院长继续带领着他的团队,以精准的医疗为刃,以不放弃的信念为甲,为每一个血液病患者奋战到底。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治疗都关乎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这正是医者仁心最动人的写照,也是对生命最高的礼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神内专家李敬诚:时间就是大脑,脑梗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5-09-09 -
new心门守护者——乔军选:在高原与城市之间搭建生命桥梁
2025-09-09 -
new心门守护者——乔军选:在高原与城市之间搭建生命桥梁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9 -
new厦门五院肾脏内科:十五载砥砺铸匠心 守护生命之源立标杆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8
- “抗癌元气站”患教专题
- 咽喉无炎 健康中国有言
- 《医师报》血液专栏 | 血液肿瘤疑难病例分享
- 301呼吸论坛
- 活动专题
- 会议专题
- 2020IDSC感染年会
- 2020征文活动
- 第六届医学家峰会
- 2021CSCO指南会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
- “云中论道”淋巴瘤临床思维与诊疗实践研讨课
- 医师报理事会名单
- 2019医学家峰会专题
- 专题模板
- 医师报APP下载
- 中国白内障认知与治疗现状调研
-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之医学大家访谈录
- 国士无双 医界丰碑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 CGOG2021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 第四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202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年会
- 2021-301呼吸高峰论坛
- 日贯长虹,镜瘦竞美
- “高光时刻——遇见CSCO2021·《医师报》官方报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管理论坛
- “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推选宣传活动
-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
-
明亮眼睛 美好生活 Bright eyes Beautiful life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
2024-08-19 -
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长海有金钢 四步战“癌王”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⑤
2024-08-05 -
王景福:怀揣小理想,成就儿童肿瘤学科大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写给赵文召医生:最喜欢与您像朋友一样唠嗑看病丨8·19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给医生的一封“情书”
2024-08-26 -
吴炅:每一天,每一台手术,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8-21 -
上海九院眼科:守护“视”界 共创“睛”采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全方位个性化 守护血糖健康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