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相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提出来的,当时全国中医院校曾对“什么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进行大辩论,结果大多数的认同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我认为阴阳、藏象、经络可以保留,而五行需要通过取舍去发展。中医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藏象学说,脏腑配五行这一抽象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而提炼出来的。从临证实践探讨五脏病证之间关系,五脏相关就不是两脏联系这么简单认识。
中国文化根源是《易》,易者变也,疾病是动态变化的。在疾病发生传变的过程中,不仅是两两相关,而是三脏甚至多脏系统之间的相关,有一证与多脏相关,五行不能离开五脏,五脏又不能单独存在,而五脏相关能较好地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难题。所以近二三十年来,我一直在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对于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如此,例如冠心病的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
“十一五”期间我们进行五脏相关研究,有一些可喜的苗头,五脏相关论治心血管病就是其中之一。中医五脏相关研究具有理、法、方、药齐备的特点。理,理论学说即五脏相关;法,诊治法则(原则),如诊治冠心病可调脾护心,益气除痰活血。方药,通过实践发现一个方,如邓氏冠心方(胶囊)、养心胶囊、暖心胶囊等,继而又发现方中之重点药物。也回答了读者疑问“五脏相关与五行学说有什么不同”。第一,五行是古代哲学语言通用于各行业,容易为现代人误解,而五脏相关是中医专业术语,只适用于中医;第二,五行有术数推演成分,而五脏相关强调实践优位临床诠释;第三,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机械循环,而五脏相关有主次(层次)分明。
我曾经说过,中医五脏的关系,不是依靠书斋里五行相生相克推导出来的关系,而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系,从五行到五脏相关,适应了现代科学观念和中医临床实践变革需要。
继承五行学说合理内核,创新五脏相关理论,这是它们的辩证关系。五脏相关是对传统五行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五脏相关能够更加准确表达五行与五脏关系,成为中医临床诊治的一种思维模式与说理方法,在实践中指导重大疾病如冠心病、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疑难危重病如重症肌无力及其危象抢救均取得良好疗效。
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面临诸多新的考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老年社会的到来,社会各阶层对医疗保健的不同需求。医学发展需要整体系统关联的观念,而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的提出与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它将引领中医应用理论的研究走向学术前沿。
(摘自邓铁涛教授为吴焕林教授论著《从五脏相关论治心血管疾病》一书撰写的序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权威专家聚首银城!急诊重症学术盛宴传递前沿理念
2025-05-18 -
new开启中医药现代化新征程,第五届匠医国药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循证领航
2025-05-16 -
new如何优化农村高血压与糖尿病管理路径,我国专家亮出一份“新答卷”
2025-05-16 -
new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委会换届,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前行
2025-05-14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