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7-13 总第50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7-13 总第508期
返回上层

总第508期

发布时间:2017-07-13

学 术

标题导航

临床指南是规范诊疗的基石

发布时间:2017-07-13来源:《医师报》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科 丁国华 姚登湖  阅读: 64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临床指南的价值

提供最佳方案

提高医疗质量

过去由于缺乏规范化治疗方案,医生根据经验进行诊治,导致在临床诊疗中不必要或过度的检查和治疗,因而出现“综合乱疗”的现象。临床实践指南是针对具体临床问题,分析评价已有的研究证据后,提出具体推荐意见以指导临床的医疗行为。

为了避免不必要或过度治疗,使以往的“综合乱疗”转变为“综合治疗”,医生应根据临床实践指南的最佳推荐级别和最佳证据水平来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同时,遵循临床实践指南为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规范医疗行为

缩小水平差异

由于各地区和各医师之间医疗水平存在差异,有必要制定规范以指导医疗实践。研究证实,对同一问题,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社区,其处理方法各有差异。例如在美国同个州,儿童扁桃体切除率在一个社区是8%,而在另一社区则高达70%。

因此,急需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来缩小这些差异,从而规范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遵循临床实践指南可以降低临床实践的不一致性,减少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医师间医疗水平的差异,防止采取无效的治疗手段,实现最佳的规范化治疗。

建立预警机制

改善临床结局

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缩小医疗水平差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整体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为实现良好临床结局提供保障。临床实践指南为改善疾病预后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改善临床结局。


国内:指南质量良莠不齐

1993-2014年,在中国期刊上公开发布的指南约400余部,而Medline数据库近10年每年发布指南数量超过1000部(图1)。指南的实施促进中国卫生保健质量的提高,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临床指南数量庞大、内容复杂、质量良莠不齐,不利于临床实施和应用。许多临床医师对指南不熟悉,或者是经验性思维、态度保守等因素阻碍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

因此,临床医师应该重视指南的合理应用,需结合国情探索适合中国的诊疗规范。临床医师需积极地相互合作,多学科联合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多国人的循征医学证据。同时,需加强与国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既具国际意义又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实践指南。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