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人聚云端 了解狼疮了解指南
“有一种疾病好发于育龄女性,被称为‘红颜杀手’,在中国有100多万患者,这种疾病波及全身器官,多数患者甚至都不知道挂号该挂哪个科室,而对于医生来说,这种疾病诊断和治疗都很难。”这是在4月3日,由《医师报》和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活动——“锵锵三人行”之“2020中国最新狼疮指南解读”第一期的现场,《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用朴实、凝练的语言为网络端22万观众描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就是风湿免疫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了提升SLE诊断和治疗的规范性,《医师报》邀请了风湿免疫科权威专家们,在4月份,每周一期,连续4周带来《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的最新解读。
大会主席、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该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联合发布。该指南以问题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根据临床医学实践制定的。按照指南进行诊治就是最规范的诊治行为,应大力推广和落实该指南。”
曾小峰 按指南诊治 可很好控制SLE
“很多治疗不好的患者都是乱投医,今天这种方式治明天那种方式治,最后出现肾脏、肺、造血系统问题,预后会很差。”曾小峰教授强调对于SLE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SLE的5年生存率只有30%~40%。近年,CSTAR调查显示,中国狼疮患者10年生存率达89%,和国际接近,但仍然存在很大问题。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模板,是经典的风湿免疫科疾病,如不进行规范治疗会出现肾脏、呼吸等多系统问题,甚至死亡。
指南制定必要性
第一,有很多治疗方式被循证医学证明有效,为了让更多医生按照已被证实的诊治方式规范开展临床工作,需要制定SLE指南。第二,对于学会,推动学科发展、提高诊治水平,制定指南、推动指南落地也是很好的手段。按照指南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第三,近年随着科技发展,很多新药物、新证据出现,对10年前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狼疮指南也需要进行更新。新指南对SLE诊断、评估、治疗药物选择、预后判断等12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临床需求。
与国际指南的同与不同
CSTAR数据显示,虽然中国和国外SLE患者临床表型不同,包括狼疮性肾炎在中国较多,但本版指南诊断方面,为了跟国际接轨,更新了临床上1997年就开始使用的诊断方法,使用权重法进行诊断的新标准。治疗药物方面,列入了一些有循证医学证据、国际已纳入指南,但没有适应证的药物。国际上生物制剂研究很热,本指南更新时也纳入了在中国上市的生物制剂。中国的指南还纳入了一些有效的中药,如雷公藤等。同时,指南着重涉及我国SLE诊治的一些难点,如中国SLE合并妊娠及感染的问题。
李梦涛 新指南需风湿科医生更新现有治疗理念
“指南制定时多学科专家讨论非常充分,再回头看新指南,印象最深的是:指南中问题的顺序和临床过程顺序很接近,使医生面对患者时头脑更清晰。”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李梦涛教授介绍,按照指南的12条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规范和个体化的诊治。
早期诊断、达标治疗
为了提高SLE早期诊断率,尽早开始治疗,新指南推荐使用201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协作组 (SLICC)、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的SLE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对于达标治疗,因为关于定量标准国际上没有完全统一,在中国也还缺乏相应的临床证据,所以指南中的达标治疗是一个治疗理念,即控制病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和长期预后。
强调激素与 免疫抑制剂的联合
SLE患者症状轻时即可开始联合治疗,严重时可联合更强的免疫抑制剂。
指南特别提到为了改善SLE患者远期预后,改善因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等脏器不可逆损伤,在疾病稳定后应将激素减至最低量甚至停用。
生物制剂治疗方面
新指南将唯一通过国内外认证的生物药物贝利尤单抗纳入治疗药物,用于治疗疾病活动或复发患者。从目前已有的Ⅲ期临床试验看,该药安全、控制疾病复发、减少激素用量,患者用药后可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甚至临床缓解。
林进 早期、规范治疗 改善长期预后
“SLE是多系统的损伤,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慢慢的出现疾病的活动,然后出现各个系统的损伤。”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林进教授介绍,新指南中,SLE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早期、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延缓SLE疾病进展,降低器官的损害,改善预后。短期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症状的达标治疗;长期目标是降低SLE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主要通过预防和减少SLE复发,减少器官损伤、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SLE患者4年内总体疾病的复发风险可以达到60%,所以复发是患者和临床医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关于疾病复发,林教授介绍,疾病复发次数增加,导致器官的损害及预后不良的因素也不断增加。要进行持续的达标治疗才能控制疾病复发。有研究认为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低、治疗过程中没有达标、活动度较高、血清学中和疾病活动相关指标较高。
关于复发预测指标,指南建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的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和疾病活动度情况来预测。其中,疾病活动度评估非常重要。指南中常用评估标准有7个,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治疗的基础,但它们都会存在一系列副作用。近年,生物制剂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被国家药监局批准,前期临床试验发现的使用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控制疾病活动、降低复发。更重要的是能减少激素和免疫制剂的使用,所以目前已和常规药物联合用于治疗SLE控制不佳的患者中。
总 结
曾小峰教授介绍,狼疮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通过早发现、早治疗、规范化诊治是可控的,能够避免脏器损伤,减少复发,延长寿命。狼疮患者定期进行疾病评估很重要,只要疾病稳定就可以维持小剂量激素,甚至可停用激素,只用免疫抑制剂维持,一旦复发要积极治疗。
患者生存期延长得益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要想在10年生存率90%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就需要避免其不良反应,如感染、心血管病等,规范使用药物,使SLE患者生存进一步延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儿童不是成人缩小版,儿童哮喘需规范化以及个性化诊疗
2025-09-04 -
new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广东校友会年度会议暨迎新会在穗举办 母校领导莅临指导并开展后续访企(医)拓岗
2025-09-03 -
new警惕被“衰老”掩盖的前列腺疾病,守护男性晚年尊严
2025-09-02 -
new妇产科转型:从传统诊疗到全生命周期生育力保护
2025-08-29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