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科学认识耳鸣

时间:2020-03-26 10:00:00来源:未知作者:方德兴 阅读: 77893

耳鸣是一种听觉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根据耳鸣发病程度,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患者会发现耳内在不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嗡嗡声响或者铃响。耳鸣的发病情况因人而异,可能出现在单侧也可能出现在双侧耳内。

事实上,耳鸣患者耳内出现的声响,并不是从耳内发出的,而是来源于头颅。耳鸣患者的年龄区间一般在60岁左右,耳鸣症状导致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耳鸣的发病原因  耳鸣的病因主要有7个方面:(1)由于患者外耳道存在耵聍栓塞或其他异物,导致出现耳鸣;(2)由于患者本身患有中耳炎、耳硬化症;(3)患者原有的内耳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噪声性聋等症也可能引发耳鸣症状;(4)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低血压等;(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紧张、抑郁等;(6)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7)其他病因,如神经退行性变、炎症等。

耳鸣的临床表现  耳鸣在临床症状上的表现多样,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发病;耳鸣症状可持续性发作,也可能间歇性发作;声音可表现为音调、音量高低不等的嗡嗡声。

耳鸣症状可导致本身听力较差的患者听力下降症状加重,对于本身听力正常的患者来说,耳鸣问题不会引起或加重听力下降。耳鸣症状对于患者的心理会造成一定影响,长期耳内出现嗡嗡的耳鸣声音,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给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耳鸣的治疗  治疗方式主要包含5个方面:(1)病因治疗:针对耳鸣的病因,对引起耳鸣症状的原发病因进行及时处理;(2)药物治疗:耳鸣症状的常见用药包括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3)心理治疗:与心理医生沟通耳鸣的发病原因和情况,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消除患者因耳鸣导致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耳鸣的信心;(4)借助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或助听器等设备进行治疗;(5)耳功能训练治疗:指导患者逐渐适应耳鸣下的日常生活,从而减轻耳鸣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消除患者因耳鸣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

耳鸣的护理  在护理工作上,可从睡眠、心理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展开。睡眠质量的提升对于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由于耳鸣患者的睡眠质量一般较差,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为患者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提升其睡眠质量。

在心理护理工作上,应针对患者焦虑、烦躁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有耐心的沟通与交流,有效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耳鸣症状的缓解。

耳鸣的预防  有效预防耳鸣,需谨慎用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和预防老年性疾病。

谨慎用药指在服用对于生理功能有所影响的药物时,应谨慎选择药物类型和用量,特别是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人,其免疫和耐受能力不足,很可能因为受到药物的过量刺激,导致出现耳内受损,从而引发耳鸣等症状。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效改善耳部供血,有利于预防耳鸣症状的发生。

调整饮食结构可以从减少脂肪摄入、尽量戒烟戒酒做起,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有利于控制血氧,保护耳内细胞,从而达到预防耳鸣的效果。

预防老年性疾病就是尽量避免糖尿病、高血压、供血不足等老年常见病引发的耳鸣的并发症。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