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方法

时间:2020-09-03 16:28:45来源:未知作者:孙军 阅读: 106654

目前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髋关节、膝关节疼痛作为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不少老年患者为了提高自身生命质量,会选择髋关节置换术缓解自身病症,提高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体原有破坏关节进行替换,以便能够保障人体行走等正常功能。

根据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低强度模量金属以及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髋臼等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情况下髋关节置换术比较适用于50岁以上的人群。

髋关节置换术的适用人群

根据髋关节置换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该手术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第一,老年患者的髋臼如果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损坏,并且疼痛感十分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可以接受髋关节置换术。

第二,患者如果存在严重的风湿性髋关节炎,并且病情无反复现象较为稳定,日常生活也能保持良好状态,可以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自身健康。

第三,患者股骨头如果存在无菌性坏死症状,以及接受全髋骨、股骨头等置换手术失败的,要结合自身情况尽早接受治疗。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注意事项

当老年患者接受完髋关节置换术后,首先要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在此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康复工作。根据以往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项问题。其次,患者进行活动时,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会明显缩小。患者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自己体能降低。最后,术后患者在行走、移动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疼痛,并且疼痛感还会出现增加现象。导致患者在上楼、走路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第1~8周,体位采取坐姿状态时,身体的弯曲程度一般会在90°以内。患者在床上平躺睡觉时,下肢部位与身体的中线一定要保持一致,严禁出现屈髋内旋以及伸髋外旋现象。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方法

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后一定要重视康复训练,以便能够尽快恢复肢体力量,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康复第一阶段  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第1~4d,要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足跟滑动到45°、肱四头肌与臀肌等长收缩以及踝泵运动。患者对以上三组训练内容要重复训练三遍,并且每组训练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动作反复25次。

康复第二个阶段  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检测,并且通过此阶段患者要逐渐恢复行走功能。要不断提高患者肌肉柔韧性以及力量。患者在此过程中要开展桥式运动、俯卧伸拉髋运动、站立位髋外展以及直腿抬高等动作。与此同时,患者还需要开展步态训练,以便能够尽早恢复行走能力。常见的步态训练内容有直立微蹲运动、提踵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下肢力量,对患者下肢力量进行锻炼。

康复第三阶段  此阶段康复目的为恢复老年患者正常生活功能。患者在此期间要开展单腿站立训练、靠球深蹲训练等多种类型的不稳定性训练。在开展第三阶段运动时,已经是术后8~12周。此时患者可以适当的活动髋关节,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定期检查:患者除了要接受日常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定期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一般情况下,检查周期为前3月每月检查,随后间隔到第6个月、第12个月,最后将检查周期控制在每半年一次。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