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援藏 | 一片冰心,内心沉淀温情与成长
迟洪滨,第二批援藏队员,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我认为援藏的意义不仅在于救死护伤,更重要的是技术的交流、文化的滋润、爱的传递,我会尽我最大能力帮助当地不孕不育患者实现她们拥有孩子的梦想,最终推动西藏生殖医学事业的发展。
2016年,迟洪滨肩负着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组建生殖医学中心的使命,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旅途。
迟洪滨来到自治区医院后,马上开设了生殖内分泌不孕不育门诊。西藏的医生既热情好客又求知若渴,为了解决迟洪滨出诊时的语言障碍,她们每天都会派遣一名“翻译”,迟洪滨也手把手教会了她们阴式B超的操作技巧,没过几天,大家就亲切的像一家人。
因为西藏历史地理原因,藏区妇女阴道炎,盆腔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最终导致不孕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当迟洪滨看到寻求不孕症治疗的藏区妇女那无助焦虑的眼神,听到她们凌晨3点不到就要排队挂号看不孕症门诊时,迟洪滨就想尽力帮帮她们,多看一些病人。为此,迟洪滨经常不知疲倦的看病诊断,甚至顾不上吃午饭。
2016年11月9日,迟洪滨和同事接受中组部及医院的委派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乡镇——普玛江塘乡义诊。一到乡政府门口,藏民老乡早已排在墙根底下等着他们的到来了。进来问诊的大都是育龄期妇女,她们平均都有超过6次的妊娠及分娩史,但最终能存活的孩子只有1-2个。这里的妇幼保健严重缺乏,孕妇都是不进行常规产检的,等发现问题为时已晚,实在让人痛心。
迟洪滨把上一批北医三院援藏专家李华教授主编的妇女健康保健手册分发给就诊的妇女,并根据她们的病情给予发放免费药品。虽然迟洪滨依旧听不懂藏族姑娘的语言,但能够看到她们眼里和心中都闪烁着感恩的微光。
田艳,第四批援藏医疗队员,北大医院肿瘤化疗科
“一年来,在帮助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进步的同时,我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积累了大量临床与管理经验,多方协调能力也得到锻炼,并且和当地医务人员结下深厚的友谊。”
2018年7月26日,田艳,作为第四批援藏医疗队员,踏上了美丽的雪域高原。在几周的调研后,田艳发现西藏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还是一个全新的科室,缺少一套完整的肿瘤治疗规范。就是在这种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田艳开始带头在科内进行各种肿瘤的指南解读,规定每周二进行全科大查房,要求对所有新病例以及疑难病例进行全科讨论。在这种实践中,肿瘤内科的工作逐步有了起色。
近年来,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到精准医疗时代,但西藏仍只能进行传统的化学治疗。为了让科室紧跟时代的步伐,田艳与内地联系,打通基因检测与药品输入渠道,并在科内进行基因检测与肿瘤精准治疗培训,以此来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服务,减少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过去,肿瘤科采用传统床旁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监护,医护人员又不能时刻守护在患者床旁,一旦患者发生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就会导致治疗的延迟。2018年底,田艳,参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心监护系统,结合西藏特点,申请购置中心监护系统,从此改变了传统监护现状,提高对患者积极全面的监护效率。
此外,田艳还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积极筹建“肿瘤标本库”及“临床数据库”,用大数据来进行患者的预防筛查和诊断治疗。
西藏是离太阳更近的地方,也是离初心更近的地方。援藏队员是伟大的,他们曾为了一台手术的顺利完成,忍受严重高反流着汗、咬着牙继续坚持过;他们曾为了能给偏远地区的患者看病,在藏区泥泞的村落奔波过;他们也曾有过思乡之苦,看着屏幕那端的家人,将眼泪吞下彻夜难眠过。所有的一点一滴,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在救死扶伤的医疗战线上,援藏专家和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同道们都是亲密的、可靠的、使命必达的战友,他们用专业和爱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礼赞责任,致敬崇高!
北大医学的援藏队员们
扎根雪域高原
矢志接续奋斗
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
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的历史空白
创造一个又一个高原医疗奇迹
青藏高原上最稀缺的是氧气
最宝贵的是精神
支撑北大医学的援藏队员精神
就是北大医学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绵延的山脉,高远的天空
蓝天下飘扬的艳的五星红旗
这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未来,将有更多的
北大医学人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在雪域高原上继续书写
北大医学的“厚道”华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现场直击】“别慌,跟我做”——6个月婴儿憋气命悬一线 天津120调度员“云守护”化险为夷
2025-05-21 -
new首位互联网退休医生与30秒接诊时代的双向奔赴 | 医者故事
2025-05-20 -
new杨一红:急诊科院前院内衔接 打通生命“最后一公里” | 高端访谈
急救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我们要用科技打通生命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2025-05-13 -
new潘曙明教授:完善法律 保障医患共同权益 | 高端访谈
潘曙明教授深入剖析了急诊医学面临的伦理法律挑战及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2025-05-13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