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医疗服务升级:是诊疗者,更是推动者 | “医者有光”故事分享③

时间:2025-08-21 15:30:25来源:医师报作者:贾薇薇 阅读: 97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前夕,“医者有光——2025中国医师节特别活动”在京举办,4408位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坚守超过五年的医生被授予“五年大佬医生”荣誉,致敬他们不舍昼夜的坚守与付出。

《医师报》专访“五年大佬医生”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这片创新的土壤上,医生不再只是诊疗服务的提供者——敏锐洞察患者需求,推动服务升级;打破地域限制,将专业经验送达远方;利用平台资源,在互动学习中反哺临床能力;突破传统执业思路,开辟全新职业路径——他们正成为医疗健康新生态的共建者。

王亚军:从痛点观察到推动服务升级

每年冬季,各个医院的儿科都人满为患。所幸互联网问诊平台的出现让家长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线上咨询,缓解了线下医院的压力。去年6月,京东互联网医院首次开通了线上问诊开检验单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诊疗便捷性,但很快首都儿科研究所小儿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亚军了解到一个揪心的现象: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做咽拭子检测时手足无措,“既心疼孩子,又怕操作不当伤着孩子”。这个反复被提及的痛点,触动了他。

王亚军 医生

王亚军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并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方案:能否利用京东健康强大的服务资源,推出由专业护士上门采样的服务?这个想法迅速得到响应。京东健康团队高效行动,组建专项沟通群,不久后,京东到家快检就升级推出了由专业护士上门采样的服务,能用更温和、有效的方式完成采样,极大缓解了孩子的抗拒和家长的焦虑。

“这让我真切体会到,我们不仅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王亚军感慨道。医生的一次敏锐观察和主动提议,最终转化为惠及万千患儿家庭的优化服务,让冰冷的检验流程,注入了人性化的温度。

吴寿全:跨越千里只为谢谢你

前段时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吴寿全收到一面意义特殊的锦旗——患者在线上赠送锦旗后,不远千里来到成都,一定要当面再次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吴寿全在那一刻似乎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在他与患者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的专业经验帮助到更多远方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也让医患之间真挚的情谊赋予他持续奋进的能量。

吴寿全 医生

吴寿全回忆道,那是一位被反复咳嗽困扰两年的患者,在当地先后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多次住院花费了一两万元,虽然住院时症状有所缓解,但出院后很快再次发作。

反复折磨不仅让患者倍感痛苦也消耗了他对当地医院的信任,抱着最后的希望,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吴寿全。通过线上详细问诊和仔细查看影像资料,吴寿全推翻了此前的诊断——患者几乎没有咳痰,而是以干咳为主,且与冷空气、油烟刺激等密切相关,同时支气管扩张也非常轻微。凭借既往经验,他判断这极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此他决定使用吸入激素展开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在治疗两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此后也未再复发。

“互联网医疗打破了我和患者之间的地域限制,让更多患者能找到我,也让我的专业技能,能帮助更多人。”吴寿全说。他的故事印证了:当优质医疗资源借助互联网突破地理限制,将成为守护患者健康、减轻经济负担的关键力量。

祝江才:不只是诊室 更是“成长学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祝江才将京东互联网医院视为自己的“成长学院”。五年的线上执业经历,成就了一段非凡的成长之旅。

祝江才 医生

平台丰富的医学资讯让祝江才能够便捷获取前沿动态,而真正让他兴奋的是如临现场般观摩行业大咖的手术直播。“像第6期电子喉镜光纤激光术、第10期声带粘连切开术的直播,让我在真实案例中将理论转化为临床经验。”祝江才说。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他的手术技能,更让他深刻理解了“技术的终点是人文关怀”:一位接受声带粘连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发来感谢信,这份跨越屏幕的信任,让他感受到医疗的温度远胜冰冷的数据。

五年服务数千患者,每一次互动都是成长。祝江才的“云上进修”经历,生动诠释了互联网医院如何超越单纯问诊平台,成为医生终身学习、精进医术、反哺临床的宝贵阵地。

刘立红:从三甲诊室到“云端”新天地

今年5月,皮肤科全职医生刘立红从京东互联网医院退休。6年前,49岁的她做出一个勇敢决定:辞去工作25年的线下三甲医院职位,成为京东互联网医院全职医生。

刘立红 医生

转型并非坦途。线下专注病情即可,线上则需化身“全能管家”:指导患者拍清皮疹照片、电话教老人上传病历、细致解答“洗澡水温”“身体乳选择”等琐碎问题。最大的挑战是打字速度,她苦练三个月盲打才适应线上沟通节奏。支撑她的是屏幕另一端患者康复的喜悦和真挚的感谢。

一位90多岁卧床老人的儿子,一年内发起了20多次问诊。刘立红从治疗湿疹、皮肤溃疡,到指导翻身技巧、纸尿裤更换时间,甚至叮嘱“挪动轮椅要轻抬轻放”,成为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健康顾问”。便捷与专业,换来的是患者深深的信赖——6年间,她收到465面线上锦旗。

刘立红的职业生涯,恰是中国互联网医疗从萌芽到壮大的缩影。她见证了互联网医疗的进阶之路:政策持续松绑、AI技术深度融入辅助诊断与病历生成、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她的退休,标志着互联网医生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充满价值感的职业选择。“线上医疗不是替代,而是延伸。”刘立红的话,道出了互联网医疗的本质。

当医生不再满足于被动接诊,而是主动参与服务设计、打破资源壁垒、拥抱技术革新、甚至定义新的职业路径,他们正历经从传统“诊疗者”到未来医疗“生态共建者”的关键蜕变。刘立红们的故事承载于一方屏幕,而他们所参与构建的,是一个正在加速到来的图景:医疗资源更公平可及、服务流程更高效人性、医者价值更多元绽放的健康生态。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