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衣下的坚守:两万例心脏介入专家背后的医者仁心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你看到一个二三十岁小伙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任何人看到都是一个心酸场景……”采访途中,成都京东方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成明不禁感慨、哽咽,擦拭着泪水。这位完成了两万余例心脏介入手术的专家,面对过早消逝的年轻生命,依然难掩心中的痛楚。
柳叶刀下寒光凛,唯有初心烫如前。四十余年的临床生涯中,杨成明用导管疏通生命之河,为无数家庭点燃希望的灯火。他见证了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目睹了疾病谱变化的惊人趋势。
心血管疾病:沉默的“头号杀手”
目前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越发深入,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杨成明主任回顾了自己的从医之路:“我大概从1989年做心脏介入,因为四川地区当时的风湿性心脏病非常的多,特别是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比较多。那个时候国际上刚刚开始在做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我知道这样的技术以后,我觉得这种技术能够对病人带来益处。那个时候就到北京学习这个技术,回来原单位开展工作的话,能够为病人减除一些痛苦。”
疾病谱变迁:从风湿性心脏病到冠心病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特别像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就明显的升高了。所以进入了90年代之后,冠状动脉的介入技术逐年的成为了我们一个发展的方向。
杨成明指出:“特别是后面大家都知道很多年轻人因为突发的一些原因,剧烈的胸痛而猝死,到医院往往都是因为心肌梗死。在早期的话我们只有一点溶栓的药物,但是有的病人他的成功率在当时的条件还不是很高,大家想到这个溶栓可以从静脉溶栓,也可以进动脉溶栓,叫冠状动脉溶栓。”
技术进步带来了治疗手段的革命性变化。“最后由于技术进步,大家开始慢慢的过渡到做支架。所以说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病人,从我们过去择期的手术,发展到今天的绿色的通道。把这些胸痛的病人通过绿色的通道,从家里犯病,急救车到医院,直接去手术间,缩短整个救治过程的时间。有的病人十几分钟就把血管开通了,通过介入的技术,这样心肌的损伤明显的减少,病人恢复也很快,真正起到了救命、救病的两个作用,使很多的家庭避免了痛苦事件的发生。”
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习惯成为“帮凶”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过去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富贵病”,主要发生在生活水平较高、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的人群中。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现在我们提到的一些环境的因素也是造成我们近年心梗的人群慢慢年轻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一个就是大家知道的肥胖,今年国家的行动计划叫‘肥胖管理年’,过去就是我们单独的一个社会问题,现在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国家都发现中国人的肥胖人群增多,造成中国人身体的素质下降,这是一个因素。”
杨成明分析了造成肥胖的一些原因:“运动量不够,还有饮食结构的关系。你看大家现在生活的方式,重油重盐,另外大家生活的强度、压力,加班加点的很多。我们经常讲熬夜,生活的不规律。这些这么多的因素,它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它会对机体造成炎症性的反应等等,包括导致你的机体交感神经、神经系统,它的活性增加。机体会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这些都是加剧心脏耗氧量增加的剧烈的因素。尤其是你偶尔一次放肆还可以,但是你长时间这样一种放肆,那机体这个承受能力总会到极限的。”
铅衣下的坚守:介入医生的奉献与牺牲
想成为一名好的介入治疗医生,就必须先成为好的心脏病医生。这是杨成明主任给年轻医者的建议,不仅要求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有充分了解,更强调了充沛的体力是胜任这份工作的重要因素。
“因为我们这个介入医生是要穿着铅衣的,这个铅衣就有十几二十斤,穿在身上一做就是一天的手术,那就是汗如雨下。你没有好的体魄你也不行,承受不了。你像我们做一个冠心病,一个闭塞病变。曾经最早期开始做的时候,一个病人都要花四五个小时,有的七八个小时。”
杨成明描述了介入手术的发展与挑战:“而随着现在大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器件的革新,冠状动脉堵塞这种病变的手术时间,慢慢缩短到现在一到两个小时。刚开始阶段,你想,穿上铅衣要让站那么久,关键是年年365天你都在做,不是一年,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都要这么坚持。所以我们有的很多医生,最后关节都出现损伤。所以说介入医生,他是拿自己的身体去换病人的健康,确确实实是如此。”
医者仁心: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在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杨成明主任完成了两万余例各类心脏介入手术,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他从风湿性心脏病治疗起步,跟随国际医学进展,不断学习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此,我们向所有如杨成明主任一样,坚守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他们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生命的跳动;用奉献与坚持,诠释着医者的担当;用青春与汗水,书写着生命的奇迹。他们是铅衣下的生命守护者,是健康中国建设中最可敬的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胃肠晴雨四十载:徐辉主任的消化道健康守护哲学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4 -
new“心门”守护者的长征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4 -
new刘真真教授:仁心仁术守护女性健康,砥砺创新引领乳腺学科发展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3 -
new卅载呼吸路:颜浩主任与他的自由呼吸保卫战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3
- “抗癌元气站”患教专题
- 咽喉无炎 健康中国有言
- 《医师报》血液专栏 | 血液肿瘤疑难病例分享
- 301呼吸论坛
- 活动专题
- 会议专题
- 2020IDSC感染年会
- 2020征文活动
- 第六届医学家峰会
- 2021CSCO指南会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
- “云中论道”淋巴瘤临床思维与诊疗实践研讨课
- 医师报理事会名单
- 2019医学家峰会专题
- 专题模板
- 医师报APP下载
- 中国白内障认知与治疗现状调研
-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之医学大家访谈录
- 国士无双 医界丰碑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 CGOG2021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 第四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202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年会
- 2021-301呼吸高峰论坛
- 日贯长虹,镜瘦竞美
- “高光时刻——遇见CSCO2021·《医师报》官方报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管理论坛
- “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推选宣传活动
-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
-
明亮眼睛 美好生活 Bright eyes Beautiful life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
2024-08-19 -
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长海有金钢 四步战“癌王”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⑤
2024-08-05 -
王景福:怀揣小理想,成就儿童肿瘤学科大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写给赵文召医生:最喜欢与您像朋友一样唠嗑看病丨8·19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给医生的一封“情书”
2024-08-26 -
吴炅:每一天,每一台手术,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8-21 -
上海九院眼科:守护“视”界 共创“睛”采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全方位个性化 守护血糖健康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