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得干净"更要"活得漂亮",河南省人民医院于洋为乳腺癌患者重塑美丽人生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于医生,我后悔了,我的乳房没了……”
一位刚做完乳腺癌全切手术的年轻女孩,在换药时看到自己平坦的胸部,在床上嚎啕大哭。这一幕,像一根针扎进了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于洋的心里。
从医十余年,他手中的手术刀,追求的不仅是切除病灶,更是雕刻生活的希望。被患者亲切称为“最懂女人的男医生”的他,坚持的“术前谈话要说四遍”的原则,一次次顶住压力,只为守护患者内心真正的选择,让准妈妈、爱美的姑娘、追求自信的男性们,在战胜病魔的同时,依然能美丽自信地生活。
从微创冠军到腔镜先锋,他不断追求切口更小,从临床专家到科普达人,他用自己的技术与温度,重新定义了“乳腺癌治疗”的含义——治疗的是疾病,治愈的是人生。
用微创技术改写乳腺癌治疗
2009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于洋曾认为乳腺外科“技术简单”——在当时的主流外科教材中,这一领域仅占寥寥十数页。直到他发现一本近1500页的《乳腺病学》,厚度甚至超过了《外科学》全书,他才意识到这个看似狭窄的专业,实则博大精深,涵盖肿瘤预防、筛查、诊治、患者身心康复与美学重建等多重挑战,“真正要做好并不容易”。
怀着这份敬畏,他毅然投身乳腺外科,并不断精进技艺。2019年,他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微创手术比赛中,他凭借一套从消毒铺巾到标本展示完整无误的微创旋切手术视频,拿下了全国冠军。
“这是一种在B超引导下,通过一个小切口,就能切掉多个良性肿块,并通过负压将肿块吸出的技术。”于洋介绍,这项技术最初用于恶性肿瘤的活检,是中国医生发现它能用于良性肿瘤切除,并大力推广,“伤口小、恢复快,还能满足美观需求,很快被患者接受。”
获得冠军后,于洋发现很多地方开始请他去指导开展这项技术。技术好学,精髓难悟。于洋在推广这项技术时,总结出许多操作要点:“先小后大、先良后恶、先远后近……”这些朗朗上口的原则,被于洋制作成PPT,融入到技术推广中。让他欣喜的是,在他此后多年做比赛评委时,很多学员的操作,都融入了他的理念。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B超引导时使用碘伏替代传统耦合剂,可以“一物三用”,既能消毒也能定位、耦合。他的很多心得甚至被写进了《中国微创旋切操作指南》。这一全国性微创旋切的纲领性文件,并发症防治一章,也是由于洋执笔。
一项技术的成功没有让他停下脚步。2021年,他遇到了另一项关键的微创技术——乳腔镜下腋窝入路乳房重建术。
“乳腺癌根治术后,整个乳房的外形是缺失的,大部分女性难以接受。”于洋说,他接诊过太多患者哭诉:“我不愿意切乳房,我希望它还在。”
一位30岁不到的姑娘确诊乳腺癌,条件不符合保乳,需要全切。于洋反复跟她沟通了四遍,建议她采用一种既保安全又保美观的方案:保留乳头乳晕,切除腺体后放入假体,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外形对称。
他如此坚持,并非主观偏好,而是有坚实的科学依据。2018年,《亚洲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明确证实: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切除术,与传统全切手术相比,在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上没有差异。于洋相信,医学的进步理应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能保住尊严与美丽。
然而,患者的家庭却陷入了传统的认知桎梏。“每一次,她和家人都拒绝。家人认为‘一切了之’最干净、最安全。”于洋回忆。直到手术当天早上,他再次确认,全家依然坚持全切。
结果,术后第二天,女孩看到自己平坦的胸部,崩溃大哭。“我才知道,她内心并不想切,是家人反复劝说,她妥协了。”这件事对于洋触动极大,也让他非常自责,希望当初的自己能再坚持一下。
“乳房是一个美学器官,美学功能会伴随女性一生。即使90岁也依然希望自己乳房外形完整。医生是一半站在门内一半站在门外的人,我见过太多后悔,所以不愿让患者留下遗憾。”
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并推广腔镜手术——切口隐藏在腋窝,术后外观几乎无痕,再通过切口放入假体,支撑起乳房外形,几乎看不出是乳腺癌术后患者。从2021年到现在,于洋用这项技术帮助了上百位患者。“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毕竟乳房外形还在,对她们心理的影响就相对少些。”
不仅如此,他还将腔镜技术应用于男性乳腺发育治疗。通过腋窝小切口切除增生腺体,帮助因胸部发育而自卑、含胸驼背的年轻男孩重拾自信。
“这不是单纯的技术迭代,是治疗理念的飞跃:从‘切得干净’到‘活得漂亮’。”于洋说。
执言四遍 不留遗憾
许多患者说,于洋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他总是能读懂你的恐惧,并用最温暖的方式化解它。
这种能力,来源于日复一日地倾听与共情。
上述那个谈了四遍还是做了全切的案例,成为于洋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警示。“后来我就坚持,重要的事情至少说四遍。”他笑着说,这不是固执,而是负责,“患者和家属在焦虑状态下,可能第一次根本没听进去,第二次半信半疑,第三次开始思考,第四次才真正理解。”
他从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恶性肿瘤可以暂时夺走健康,但不应该永久剥夺患者追求美的权利。”这是他一直坚守的信条。
他的门诊,常常变成心理辅导室。常有因看到了于洋的抖音视频的外地女性,拿着病历本问他:“于医生,我当年切了乳房,现在后悔了,还能补救吗?”
于洋总会细致地查看伤口,然后告诉她们:“可以,我们可以做二期重建,放入假体,让两侧对称。”看到患者眼中瞬间闪起的光,他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美,对女性来说太重要了。它关乎自信、尊严和生活质量。”他说。
而这样的共情能力,背后是极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乳腺外科是一个充满情绪张力的地方。患者们的焦虑、恐惧、悲伤,时常弥漫在诊室和病房中。于洋却总能保持阳光、积极的状态。“能量被消耗是必然的。”他坦言,“但我们要学会隔离和释放。回家我是父亲,出门我是医生,不良情绪不能互相传染。”
他有自己的排解方式:游泳、唱歌、找朋友喝茶聊天,或者从患者的感悟中获得力量。“有的患者手术后说:‘医生,我以后再也不生那些没用的气了。’你看,这些话本身就是一种哲学,能照亮人心。”
科普的星火 让“独善”走向“兼济”
于洋的另一个身份,是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科普达人”。
他的抖音和视频号上,全是关于乳腺健康的科普知识:如何自查?哪些症状要警惕?微创和腔镜手术有什么区别?语言通俗易懂,金句频出,许多患者形容“刷得停不下来”。
做科普的初衷,源于临床中看到的悲剧。
“我曾接诊过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进屋就能闻到腐臭的味道。”于洋回忆,患者的胸部溃烂、流液,家人说冬天不得不开着空调和窗户,否则无法共处一室。“怎么这么晚才来?她说不想让别人看。”
这样触目惊心的病例,他见过不止一个。“早发现早治疗,本可以避免这些悲剧。”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他,“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技术和理念,必须让更多人知道。”
2019年起,他开始尝试做科普。从最初的麻烦、耗时,到后来乐在其中,转变的关键是患者的反馈。
“有时出门诊,突然有患者走过来跟我说:‘于医生,我看过您的抖音,讲得真好。’”于洋说,这种鼓励是无形的,“哪怕有一个人因为我的科普而重视健康,提早发现疾病,那就值了。”
科普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患者不再局限于河南,越来越多从山东、河北、山西甚至深圳、成都来的患者慕名而来。“他们说我是在抖音上刷到您的,专门来找您做手术。”
如今,作为科室副主任,他的视野更加广阔。他致力于将科室从一个“做常规手术的‘手术匠’集合体”,打造成一个“有眼界、有胸怀、有情怀、有能力”的团队。
“科室发展到最后,是人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眼光的发展。”他说,不仅要自己做得好,还要培养更多年轻医生,搭建平台,制定标准,让整个地区的乳腺诊疗水平提升。
“简单来说,我想成为一个‘大好医生’。”于洋笑着解释,“‘大’是年龄大、胸怀大、能力大;‘好’是对患者好、对年轻医生好、对行业好——这才是医生该做的事。”
快来郑州地铁1/10/14号线,和于洋团队偶遇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胃肠晴雨四十载:徐辉主任的消化道健康守护哲学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4 -
new“心门”守护者的长征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4 -
new刘真真教授:仁心仁术守护女性健康,砥砺创新引领乳腺学科发展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3 -
new卅载呼吸路:颜浩主任与他的自由呼吸保卫战 | 致敬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5-09-03
- “抗癌元气站”患教专题
- 咽喉无炎 健康中国有言
- 《医师报》血液专栏 | 血液肿瘤疑难病例分享
- 301呼吸论坛
- 活动专题
- 会议专题
- 2020IDSC感染年会
- 2020征文活动
- 第六届医学家峰会
- 2021CSCO指南会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
- “云中论道”淋巴瘤临床思维与诊疗实践研讨课
- 医师报理事会名单
- 2019医学家峰会专题
- 专题模板
- 医师报APP下载
- 中国白内障认知与治疗现状调研
-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之医学大家访谈录
- 国士无双 医界丰碑
-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巡展
- CGOG2021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 第四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
- 202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年会
- 2021-301呼吸高峰论坛
- 日贯长虹,镜瘦竞美
- “高光时刻——遇见CSCO2021·《医师报》官方报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管理论坛
- “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推选宣传活动
-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卓哮论坛直播间|共话呼吸:呼吸健康规范化诊疗全国系列会议
-
明亮眼睛 美好生活 Bright eyes Beautiful life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
2024-08-19 -
长海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长海有金钢 四步战“癌王”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⑤
2024-08-05 -
王景福:怀揣小理想,成就儿童肿瘤学科大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写给赵文召医生:最喜欢与您像朋友一样唠嗑看病丨8·19中国医师节特别策划·给医生的一封“情书”
2024-08-26 -
吴炅:每一天,每一台手术,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8-21 -
上海九院眼科:守护“视”界 共创“睛”采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3-08-15 -
全方位个性化 守护血糖健康 | 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