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引来全民热议。在报告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被明确提出。
基层是中国医疗最羸弱的区域,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患者基数最大,而医疗资源最缺。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由此衍生。郑翔玲介绍,近年来,我国“强基层”步伐明显加快。但因缺乏历史可复制性,政策的落实尚处于探索阶段,基层医疗改革仍面临缺人、缺设备、缺药等诸多现实难题。
郑翔玲认为,要想激活基层医疗市场活力,需要政企合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
政府方面,在进一步制定相关鼓励性政策的同时,尽快对影响基层医疗发展的一系列限制性政策进行“松绑”。充分利用好税收、财政的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激活基层医疗市场的活力。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的自然“注入”,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分工协作的良性市场格局。
企业方面,要整合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研发、临床、医学等全产业链的专业化团队、设备、学术化平台和培训资源,与基层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造血功能”。2016年起,泰德制药以“做准入、搭平台、上下联动”的思路,率先在北京、上海、武汉等重点城市启动了促基层医疗卫生的各项活动,包括搭建学术平台,提供各项医疗资源,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等。目前,泰德制药在各城市的区域性学术平台活动已“遍地开花”。此外,“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都有着政企合作的巨大空间,需要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的同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