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柳叶刀》杂志同时在线刊发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团队两篇有关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的文章。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Lancet. 10月25日在线版)
第一项研究为China PEACE成人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调查,来源于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从2014年9月至今,累计筛查35~75岁城乡社区居民超过170万人。
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后,高血压检出率为37.2%。这些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0%、22.9%和5.7%(图1)。
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76.1%的患者血压未控制。然而,这些接受治疗但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中,有81.5%只使用1种降压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类别为钙拮抗剂,使用率为55.2%。之后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 ;28.5%)、利尿剂(9.4%),还有8.2%使用中药。
研究还发现,高血压管理情况存在明显的亚组人群和地区差异。其中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年龄轻以及男性患者的血压管理情况较差,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
第二项研究是关于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降压药物可及性、价格和处方用药的研究,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质量的综合评价”项目的一部分。
研究者分析了全国33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过去1年的药房药品存储记录单和门诊处方等十大类原始文件。
结果发现,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任何降压药物,配备有所有四类降压药物的机构只占34%,其中西部地区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药物可及性更差。
32.7%的机构配备有指南推荐且价格较低的降压药物,而这类药物高血压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比例仅为11.2%;53.8%的机构配备有指南推荐但价格较高的降压药物,使用比例高达81.1%。高价药物相比低价药物更有可能被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