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医嘱服药并保持正常的电解质水平、肾和肝功能,有利于降低风险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新科学声明提出,多种药物可能导致或加剧心律失常,控制危险因素、停药和适当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这些情况,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更加熟悉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Circulation.9月15日在线版)
该声明回顾了可能导致或加剧心律失常的药物、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有心律失常风险或发生心律失常人群的预防、监测和治疗方案。
β受体阻滞剂、新斯的明和吡啶斯的明等药物可诱导缓慢性心律失常,其初步治疗包括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或停用,除非这些药物是必要的,而且没有替代品。心血管药物、酒精、兴奋剂、抗癌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可导致或加剧房颤和房扑。停药是处理药物诱导的房颤和房扑的最好办法。儿茶酚胺激动剂,如β激动剂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其预防策略包括避免过度使用激动剂、监测血清中地高辛浓度、避免血清茶碱浓度>20μg/ml。
安非他明、支气管扩张剂和氟西汀等药物可触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麻醉剂、抗心律失常药及抗癌药物可引发单形室性心动过速,而单形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不稳定的心律,有恶化为室颤和血液动力学崩溃的高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麻醉剂等药物可以诱发Brugada综合征,可导致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麻醉剂、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以及抗癌药物可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值得注意的是,在COVDI-19大流行中,氯喹、羟氯喹和阿奇霉素被广泛用于治疗COVID-19,这些药物可以延长QT间期,并引发TDP。
AHA在声明中指出,有心脏病发作史、心脏病史或心脏手术史的人在接触某些药物后更易出现药物相关心律失常。药物诱发心律失常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钾或镁缺乏以及过量饮酒。那些多次发生药物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有遗传倾向。诊断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心电图。
遵医嘱服药并保持正常的电解质水平、肾和肝功能有利于降低风险。其他预防策略包括使用诱发心律失常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兴奋剂以及避免过度饮酒(女性:每天1杯或更少;男性:每天2杯或更少)。了解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也有助于将风险降至最低。对于某些高风险药物,患者可能需要在开始用药时住院并使用心脏监护仪。对于药物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的患者,也可进行定期心电图监测。
治疗通常包括停止服用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也可能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放置一个可以纠正不规则心跳的装置。同时,作者强调,药物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慢性病极其重要和有益,患者不应在未与医疗专业人员交谈前改变或停止服用任何药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杨一红:急诊科院前院内衔接 打通生命“最后一公里” | 高端访谈
急救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我们要用科技打通生命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2025-05-13 -
new潘曙明教授:完善法律 保障医患共同权益 | 高端访谈
潘曙明教授深入剖析了急诊医学面临的伦理法律挑战及学科未来发展路径。
2025-05-13 -
new燕宪亮教授: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破局之道 | 高端访谈
燕宪亮教授深入剖析当前急诊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挑战与创新实践。
2025-05-13 -
new【现场直击】又一例!视频急救指导成功!
2025-05-12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