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早产儿呼吸暂停:早用咖啡因可改善预后

时间:2020-10-08 10:09:00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阅读: 164701

image.png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身体器官机能发育不成熟,往往要面临诸多难关,临床医生在治疗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其中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问题之一。

AOP一般指呼吸停止10~20 s,伴或不伴窦性心动过缓或紫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呼吸暂停。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相关。

AOP会导致早产儿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缺氧缺血脑损伤、多脏器衰竭,甚至猝死等后果,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研究显示,AOP发病率随新生儿的不成熟程度剧增,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患病率为49%,胎龄28~29周的早产儿患病率高达90%。

为推广AOP规范化治疗理念,本报专访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分享AOP的临床治疗经验与思考。

AOP对患儿神经系统

发育造成影响

早产儿反复出现AOP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特别是脑缺氧可能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引起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原因有很多,譬如肺部、神经系统病变,或者感染、气道狭窄等原因导致,而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导致的原发性呼吸暂停,则是新生儿病房中最常见的情况之一。

杜立中教授指出,当发现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症状时,需要先明确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对于原发性呼吸暂停,首先可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如果没有显著改善,则需要进一步干预治疗。“近年来,AOP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持续正压通气、触觉刺激、机械通气、供氧、避免颈部弯曲及其他支持疗法。如果呼吸暂停反复发作,除非药物治疗外,还需进行药物治疗干预。”

在药物干预治疗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AOP的治疗药物经历了从氨茶碱、茶碱到咖啡因的嬗变。

20世纪末,氨茶碱在我国开始被应用于AOP治疗,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以刺激患儿的呼吸中枢,提高通气量和对CO2的敏感性,改善血气,并降低AOP的发生率。然而,氨茶碱的治疗安全范围较窄,临床常见副作用包括脱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心动过速等,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要一天给药多次,并严密监测患儿的血药浓度。

值得注意的是,氨茶碱说明书适应证主要为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因此临床上将其用于AOP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而茶碱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作为氨茶碱的替代药物,茶碱刺激中枢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同时也存在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有AOP处方适应证的治疗药物。”杜立中教授指出。

咖啡因治疗AOP具有诸多优势

随着对AOP认识的深入,咖啡因开始被应用于AOP的临床治疗。目前,咖啡因已被许多国家正式列为AOP处方治疗药物,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多项研究证实,咖啡因可以减少患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通过提高中枢呼吸驱动作用而提高每分通气量,且不改变呼气时间。杜立中教授介绍,“咖啡因脂溶性较高,渗透人脑脊液更迅速,故对茶碱治疗不耐受的患儿同样有效,诸多因素使其治疗范围较茶碱更为广泛。”

还有研究表明,咖啡因较茶碱具有更强的呼吸刺激作用,而且不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由于咖啡因的半衰期更长、治疗指数更高,因此更易于给药、血浆浓度更稳定、副作用也更少。杜立中教授提示,“有研究证实,在使用常规剂量的咖啡因治疗后,95%以上早产儿的血药浓度均可维持在有效范围内。因此使用咖啡因治疗AOP的安全性更好,理论上无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咖啡因不仅可以降低早产儿AOP的发生风险,还具有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风险,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等多种优势。

基于咖啡因治疗AOP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美国儿科学会在2016年发布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指南中指出:与氨茶碱相比,咖啡因的半衰期长、治疗指数更高,且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推荐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维持剂量5~10 mg/kg。

“总而言之,尽早使用咖啡因治疗AOP可以为患儿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这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杜立中教授强调。

  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CAP研究证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咖啡因组发生BPD的风险降低37%。长期随访后发现,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咖啡因组的早产儿在成长中发生小儿脑瘫和认知滞后的发生率降低,且对其成长状况(根据身高、体重以及头围来计算)无影响。

  2. 《儿科学杂志》发表的大型研究提示,咖啡因的早期使用(出生<3 d)相比晚期使用(出生3 d)能进一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风险。

  3. 对AWAKEN研究进行二次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与未使用咖啡因组相比,咖啡因治疗组可降低早产儿(胎龄<33周)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

用中国人群研究证实药物安全性

为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我国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凯西医药开展了倍优诺®(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AOP的多中心、前瞻性、开放、单臂临床研究。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关于倍优诺®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公布(Front. Pediatr. 8:76)。

该研究纳入247例在出生24 h内至少发生4次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接受负荷剂量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部分患儿接受维持剂量5 mg·kg-1·d-1(反应不足增至10 mg·kg-1·d-1)。在用药前6~12 h,记录呼吸暂停事件作为基线,用药后12 h、2周、4周分别记录呼吸暂停事件数量。研究主要终点为在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后,呼吸暂停事件数量相对于基线减少数值。

结果发现,接受药物后,患儿AOP事件显著降低,平均自基线相比减少3.9个事件发生。接受维持治疗的患儿亚组中,在所有访视中的呼吸暂停事件均有显著降低。安全性数据显示,药物安全性良好,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仅有1例非严重事件与治疗有关(窦性心动过速,停用研究药物后未进行治疗,自发缓解),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研究结果表明,有呼吸暂停史的早产新生儿接受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可显著降低未来发生呼吸暂停事件的可能性。”杜立中教授强调,“这项研究的临床价值还在于,为亚洲人群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AOP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相比于国外的临床研究更有说服力。”

杜立中教授对AOP治疗的关键环节进行总结:在发现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时,首先要做好诊断,明确是原发性呼吸暂停还是继发性呼吸暂停,并据此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同时需要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再进行保守治疗或药物干预治疗;在进行药物干预治疗时,需要注意规范用药,最好使用处方说明书有相应适应证的药物,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