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预防和康复是临床医生的天职
“预防和康复是临床医生天然的职责,是不可或缺的份内工作,要有思想、有计划、有行动,而且必须取得成效。”
11月13~14日,2020呼吸疾病预防与控制学术论坛暨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主题为“疫情常态化下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大会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王辰院士呼吁:呼吸学界作为临床医学强有力的一支力量,应当率先垂范,在学科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上,必须形成预防、诊疗和康复一体的观念。
王辰院士表示,医学包含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广义的临床医学也包括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2016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了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201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在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竖起了呼吸的旗帜,推动了呼吸在疾病预防和呼吸康复方面的重要进展,使得呼吸预防和呼吸康复工作得以真正开展。
“预防和康复是临床医生份内的事情,这个观念真正转变过来以后,公共卫生的工作就有了最主流、最主要、最强有力的一支力量。”王辰院士说,呼吸学科要想长期保持先进性,就一定要有先进的思想,能够真正承担起疾病防治的工作,在学科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上,必须形成预防、诊疗和康复一体的观念,才能够成其先进,才能够成其事。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在致辞中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在4月10号召开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对河南省健康质量建设和卫生健康工作的发展都作出安排和部署。特别是在学科布局上,将把呼吸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来支持。“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抓住机遇,把学科建设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
河南省人民医院邵凤民院长介绍,河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重症患者抢救全部成功,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尤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冲锋在前,在重症救治到基层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救治河南省年龄最大的98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家庭的共同努力。”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菊教授主持。会议围绕呼吸系统疾病防控为主题展开,涉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结核、戒烟等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和诊疗多个领域,采取线下会议和网络同步直播的方式,线下有来自全国的200余名呼吸医师参加会议。
邬堂春 多学科协同 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的威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教授介绍,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严重威胁全球居民安全与健康,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我国疾病死因最新统计,慢阻肺排名第三、肺癌排名第四。同时,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新发传染病危害和影响更大,譬如新冠肺炎不仅传染性强,而且隐蔽性高,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在国家的领导下,联防联控、医疗卫生等多学科协同作战取得了抗疫的战略性胜利,彰显了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经验和智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要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三者亟需进一步加强交叉、融合、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医疗卫生体系,共同为重大疾病的精准预防、精准治疗、精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邬堂春教授指出,预防为主,主要落实三级预防体系,包括病因预防(一级预防)、早期或发病预防(二级预防)、疾病康复(三级预防)。这涉及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药学、公共卫生、工程和管理等几十个学科。其中,病因预防(一级预防)具有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益比,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对于防控传染约为1:100,慢性病约为1:10。“病因预防是疾病防控策略的重中之重,明确疾病病因,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实现早期风险预测与预警,从而减少疾病和死亡负担是预防医学的根本目标。”邬堂春教授表示。
我国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从国家层面看,应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譬如开展控烟运动、推进能源结构向电、气等清洁燃料转型、普及通风设施使用等;从个体层面来说,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也是防治关键之一,故应推进包括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和积极体育锻炼等健康行动。
对于新冠肺炎防控,国家采取的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防控手段是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其中,抗击新冠疫情在早期(二级)预防上得到充分体现,如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是控制传染源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对医院及人群密集场所的监测和筛查;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及时上报确诊及疑似病例;强化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实施定点集中收治病例及疑似病例并进行隔离治疗。
“这些手段应用到病程长的慢性病也同样行之有效。”邬堂春教授指出,譬如开展慢阻肺、肺癌等筛查,并在常规体检中加入肺功能检测,发挥早期预防的特点和功能,将显著减少发病及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减轻治疗康复(三级预防)的负担,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社区排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等措施,均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实践。因此,多学科合作和协同作战在以后多种疾病的防治中应被大力加强和鼓励。
“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邬堂春教授表示,“呼吸系统等疾病虽然防控形式严峻,但只要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多学科合作,协同作战,激发科研创新,立足实践需求,稳固预防之石,结合运用精准数据,在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中去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能取得重要成果,助力实现‘健康中国’,造福人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老年骨骼慢病,打破单病局限诊疗重塑“共病管理”大局观
2025-08-27 -
new多措并举,破局血脂管理“沉默之困”
2025-08-25 -
new医疗服务升级:是诊疗者,更是推动者 | “医者有光”故事分享③
2025-08-21 -
new在死亡(安宁疗护)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2025-08-15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