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带领99岁老人闯“冠”成功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胡海燕)“我挺好!”“谢谢!”这是每天查房时,裴爷爷对医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99岁的他,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截至目前救治的最年长新冠感染者。目前,裴爷爷康复良好,已转入老年科接受后续康复治疗。
“重症医学科把老爷子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真的太感谢了!”裴爷爷女儿说。
裴爷爷与重症医学科老师们合影
超高龄患者逃离死神魔爪
2022年12月24日,裴爷爷因新冠病毒感染发热4天,被家人送往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由于老人超高龄且合并多项基础疾病,入院后病情急转而下,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症状。
正在老年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生紧急会诊时,裴爷爷症状继续恶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马上进行插管治疗,防止其他并发症出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慧颖当即决定。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裴爷爷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老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CT检查发现,很多患者仅在肺外带出现毛玻璃样改变。这样的肺损伤一般不会引起氧合大幅降低的情况,老年人全身性复合因素才是‘罪魁祸首’,这也是重症医学专业在新冠患者救治过程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说。
小切口给予高龄患者脱机双重保障
“我挺佩服他们这个气切的,创面很小,三天就恢复了。”裴爷爷的女儿说。
随着裴爷爷逐渐苏醒,如何帮助他实现自主呼吸成为治疗的重点。为此,治疗组在对他进行脱机训练的同时切开了气管。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周刚介绍,气管切开有助于气道管理,在吸出气道分泌物的同时,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不仅如此,重症医学科医护们每天还会为氧合差的患者进行“三明治翻身法”,帮助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赵慧颖表示,“趴着睡”可以促进患者背部肺泡“复活”,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例,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进而改善氧合和廓清气道。
康复“组合拳” 让患者真正活过来
“我今天可以‘工作’吗?”裴爷爷用断断续续的声音询问。每天8点,ICU医患都要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
在重症医学科的新冠重症患者中,80岁以上的患者占七成,其中包括不少90岁以上的超高龄患者。“医生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避免器官失代偿,使其能够自主平衡达到相互协调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的救人,才能真正让患者活过来。”安友仲说。
为此,ICU还让呼吸治疗师、血气分析师等专业技师加入,增加康复阶段介入治疗,通过治疗+康复“组合拳”帮助患者各器官恢复自主运行功能,让高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老爷子当时全身插满仪器,但精神头好一点时,医生们就会督促他运动,这也让他在治疗期没有丧失身体机能,后期我们照顾起来也轻松。”裴爷爷女儿说,重症医学科趣味治疗法,让躺在病床的患者随着“空中踏车”机器带动双腿辅助运动,伴随着仪器的滴答声、摇铃的叮叮声,ICU变得“生机盎然”。
1月29日,裴爷爷成功拔除气管导管,转为鼻导管吸氧,他热泪盈眶,连声对医务人员连声道谢:“谢谢你们,新年快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